6月19日,山東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印發淄博市碳達峰工作方案。
文件指出,大力發展新能源。實施新能源倍增行動,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加快發展光伏發電,堅持集散并舉,開展整縣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建設試點示范,鼓勵集中式光伏基地建設。“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00萬千瓦以上,總量達到500萬千瓦。
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幅提高新能源電力消納能力,到2025年,消納比重達到10%。落實省級儲能配套政策、儲能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在沂源等區縣規劃抽水蓄能電站,推動新型儲能發展,全面提升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的應用水平。到2025年,新型儲能容量達到100萬千瓦;到2030年,力爭達到300萬千瓦。
原文如下:
淄博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淄博市碳達峰工作方案的通知
淄政字〔2023〕57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文昌湖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淄博市碳達峰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淄博市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淄博市碳達峰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根據國家《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山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要求,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錨定“走在前、開新局”,聚焦“3510”發展目標和“強富美優”城市愿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推動經濟體系、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確保全市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我市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0%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7.5%,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20.5%左右,為全市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達的指標任務,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三、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制定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堅持安全平穩降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1.大力發展新能源。實施新能源倍增行動,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加快發展光伏發電,堅持集散并舉,開展整縣分布式光伏規?;_發建設試點示范,鼓勵集中式光伏基地建設。“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00萬千瓦以上,總量達到500萬千瓦。培育壯大氫能產業,深挖我市氫能資源稟賦,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完善基礎設施,拓展應用場景,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推進“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擴大重點領域氫能示范應用,培育“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模式,打造氫能利用樣板城市。規劃建設一批集加油、充換電、加氫、加氣等于一體的綜合能源港,加大現有加油站點綜合能源服務改造,實現多類型能源供給互聯互通。到2025年,全市建成或改造綜合能源港90座。研究地熱能利用技術,建設地熱能供暖項目。探索發展核能小堆。(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
2.推動煤電節能降碳。實施煤電機組轉型升級行動,全面關停淘汰中溫中壓及以下參數或未達到供電煤耗標準、超低排放標準的低效機組,整合新上齊魯石化化工區等一批大型高效機組。實施機組對標行動,加快煤電機組節能技改,統籌推進現有小煤電機組實施生物質等非煤燃料改造,現有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挖掘余熱利用潛力,不斷降低供電標準煤耗。到2025年,煤電機組正常工況下平均供電煤耗降至280克標準煤/千瓦時左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
3.合理調控油氣消費。保持石油消費處于合理區間,持續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積極建設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實施燃氣發電等示范工程,在有穩定熱、電負荷的開發區、工業聚集區、產業園區,適度發展熱電聯產燃氣項目。穩妥拓展城鎮燃氣、天然氣發電和工業燃料等領域,以商業中心、交通樞紐、醫院、學校為重點,有序發展天然氣分布式熱電聯供能源項目,提升天然氣利用效率。優化天然氣利用結構,有序推動交通用氣發展,新增天然氣優先保障民生用氣。到2025年,力爭全市燃氣熱電聯產機組裝機容量達到80萬千瓦,天然氣利用量達到30億立方米;到2030年,天然氣利用量力爭達到40億立方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4.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幅提高新能源電力消納能力,到2025年,消納比重達到10%。落實省級儲能配套政策、儲能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在加強生態保護的前提下,在沂源等區縣規劃抽水蓄能電站,推動新型儲能發展,全面提升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的應用水平。到2025年,新型儲能容量達到100萬千瓦;到2030年,力爭達到300萬千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二)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以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總抓手,制定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推動主要行業碳排放有序達峰。
1.大力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組織實施熱電、石油、化工、建材等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選取“兩高”重點企業,組織第三方機構開展能效診斷,利用數字化推進企業能效對標達標,加速高碳行業智能化升級和綠色降碳轉型。推進既有產業園區和重點企業綠色化循環化改造,大力發展高值化循環利用產業,建設綠色工業園區,全市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和能源清潔低碳安全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基本建立。到2025年,新增50家以上國家、省、市級綠色工廠,形成“典型帶動、全員跟進”的綠色制造梯次發展新格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2.堅決遏制“兩高”行業盲目發展。強化源頭管控,從嚴落實國家、省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管理要求,嚴格執行“五個減量替代”,從嚴控制新上“兩高”項目。強化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結果運用,倒逼能耗產出效益低的企業整合出清。加快存量項目節能減排改造升級,按照“四個區分”要求,先立后破、分類處置,對標國家規定的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桿水平,堅持“一業一策、一企一策”,達不到規定能耗和排放標準的,列入關停計劃,加快淘汰。完善煤電機組結構優化方案,大幅壓減小煤電機組規模,30萬千瓦以下機組全部改造為背壓機組,不斷加大整合力度。到2025年,全市“兩高”行業企業全部達到能效基準水平,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到2030年,能效基準水平和標準水平進一步提升,達到標準水平企業比例大幅提升,行業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
3.推動重點工業行業碳達峰行動。石油化工行業,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節能、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政策要求,嚴控新增煉油產能,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推進齊魯石化轉型升級改造項目實施,加快煉油企業減油增化、綠色發展。瞄準綠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加快推動產品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精餾系統綜合提效降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新型技術,積極推進建設綠色高端化工產業基地。建材行業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引導其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進一步提升綠色建材、特種玻璃等高端品種比重。加快推動水泥、陶瓷、玻璃等生產企業綠色能源替換,進一步提高建材行業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升重點行業企業和產業鏈數字化水平,探索構建建材行業企業碳評價體系,推動行業碳足跡追蹤與碳核算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建設先行先試。到2024年年底,除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外,2500噸/日及以下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
4.大力實施工業余熱再利用。將工業余熱利用納入城市供熱規劃,統籌工業余熱資源和熱力需求,加快供熱管網互聯互通,為大范圍工業余熱利用提供保障。積極發展中低溫余熱回收利用技術,選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輻射效應的園區和建成區,統籌化工、電力等富集余熱資源和區域用能需求,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工業供熱生產、輸送環節積極推廣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降低熱力輸送過程的損耗。(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住建局)
(三)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落實能耗雙控工作要求,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建設能源節約型社會。
1.提升節能管理能力。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從源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節能減碳水平,加強重點領域節能管理,大力開發、推廣節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加快實施節能低碳技術改造。提升能源計量支撐能力,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查,實施低碳計量重點工程,建立健全碳排放計量技術、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強節能監察能力建設,健全市、縣兩級節能監察體系,建立跨部門聯動的節能監察機制。(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
2.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開展建筑、交通、照明、供熱等基礎設施節能升級改造,推進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示范應用,推動城市綜合能效提升。實施園區節能降碳工程,以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聚集度高的園區為重點,推動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打造一批先進節能低碳園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3.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綜合運用稅收、價格、補貼等多種手段,推廣先進高效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加強重點用能設備能效監測和日常監管,強化生產、經管、銷售、使用、報廢全鏈條管理,確保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全面落地見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
4.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統籌謀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空間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優化新型基礎設施用能結構,探索多樣化能源供應,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推動綠色低碳升級改造,積極推廣使用高效制冷、先進通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綠色技術,提高現有設施能源利用效率。(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大數據局)
(四)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行動
加快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建立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城鄉建設管理機制,推進建筑領域碳達峰。
1.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科學確定建設規模,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完善城鄉建設管理機制,落實建筑拆除管理辦法,杜絕大拆大建。推廣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積極推行綠色建造,加快推進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規?;l展。(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
2.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落實綠色建筑標準和星級綠色建筑標識制度要求,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加快推廣供熱計量收費和合同能源管理,持續推動老舊供熱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公共建筑、老舊居民小區等既有建筑實施節能改造。“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500萬平方米。(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
3.大力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推廣清潔能源和跨區域供熱體系,推動清潔取暖與熱電聯產集中供暖。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探索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為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機關事務局)
4.推進農村用能結構低碳轉型。推進綠色農房建設,推動新建農房執行節能設計標準,鼓勵和引導農村居民實施農房節能改造。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生活和農村建筑中的應用。因地制宜選擇適宜取暖方式,持續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加強清潔取暖跟蹤管理服務,確保清潔取暖設施平穩運行。(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科學制定交通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加快構建綠色低碳運輸體系,確保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1.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加快推進物流園區及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項目建設,推動鐵路向重要貨源地延伸。加快推進綠色公路、綠色鐵路建設,提升綠色建設施工水平,推動老舊交通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持續完善充電樁、LNG加注站、加氫站等設施。(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2.深入推動運輸結構調整。積極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升鐵路貨運比例,拓展管道運輸優勢,大力推進鐵路、公路、水路、管道的高效順暢銜接,打造智慧低碳物流樞紐先行區。到2025年,全市多式聯運貨運量年均增長10%,運量達到1850萬噸,建成8個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綠色物流園區。(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物流產業發展中心)
3.促進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擴大新能源汽車在出租汽車(含網約車)和公交車行業的應用范圍,全市巡游出租車、公交車新增和更新車輛優先使用新能源汽車。力爭到2025年,我市新能源巡游出租車新增和更新比例達到80%,公交車100%實現新能源化。加快公共機構用車新能源化,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增或更新一般公務用車(除特殊要求用車外)100%新能源化。(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機關事務局)
4.加快專用車新能源化。加大環衛、城市配送、郵政、渣土車等專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比例逐年提高。優化新能源汽車運營環境,除上下班交通高峰時段外,放開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渣土車、城市配送車等專用車輛通行區域通行時間限制。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每年新增和更新的環衛、城市配送、郵政、渣土車等專用車輛(除有特殊要求的)均采用新能源車。(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教育局、市物流產業發展中心)
5.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爭創全國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按照“適度超前、布局合理、智能高效”原則,加快推進充換電站(樁)建設。有計劃推進既有居住社區充電樁建設,嚴格落實新建居住社區預留充電樁安裝條件100%配建要求。“十四五”期間,全市新建各類充電樁4萬個以上,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具備滿足全市11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的能力。(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
(六)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減碳的協同作用。
1.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園區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的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搭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享平臺,加強園區物質流管理。到2030年,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
2.促進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對照省級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政策、標準、規范、技術,堅持綠色消費引領源頭減量,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促進秸稈、畜禽糞污等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推廣廢棄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加快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建設。到2030年,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2000萬噸。(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城市管理局)
3.扎實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嚴格落實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完善垃圾分類標識體系,健全垃圾分類獎勵制度。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等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優化處理工藝,增強處理能力,降低垃圾填埋比例。到2025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
4.健全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搭建“互聯網+回收”應用平臺,鼓勵企業創新綜合利用技術,不斷提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水平。推進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等新興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加快推動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農村污水資源化利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水利局)
(七)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發揮科技創新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
1.提升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機制。充分發揮科研機構作用,強化綠色技術產學研協同攻關,鼓勵相關設施、數據、檢測等資源開發共享。對接省級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一批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評估體系。(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
2.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積極推動相關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引導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共建綠色低碳產業創新中心。建立完善綠色技術創新科研人員激勵機制,激發領軍人才綠色技術創新活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
3.加快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落實“揭榜掛帥”機制,加大綠色低碳科技研發力度,重點突破綠色低碳領域“卡脖子”和共性關鍵技術。集中力量開展高效光伏、大容量電化學儲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氫,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關鍵技術攻關,建設齊魯石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一體化工程等項目。推廣先進成熟綠色低碳技術,更新綠色技術推廣目錄,開展技術示范應用。加快氫能技術發展,推進氫能在工業、交通、城鎮建筑等領域規?;瘧?。(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
4.加強碳達峰碳中和人才引育。對接國家、省碳達峰碳中和專業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完善碳達峰碳中和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引進低碳技術相關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育一批優秀的青年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支持本地高校開設節能、儲能、氫能、碳減排、碳市場等相關專業,建立多學科交叉的綠色低碳人才培養模式。(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八)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與穩定性,充分發揮森林、農田、濕地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1.強化生態系統碳匯作用。根據國土空間規劃戰略引領和剛性管控要求,實施國土空間格局優化策略。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積極推動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嚴格執行土地使用標準,開展工業用地利用情況調查,加強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
2.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嚴控生態空間占用。實施林業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穩步提升全市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林業碳匯。實施耕地、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工程,提升土壤、濕地有機碳含量,增加農業和土壤碳匯。到203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完成省下達任務。(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發展改革委)
3.加快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先進適用、節能環保農機裝備推廣應用,發展節能農業大棚。積極推進農業生態技術、綠色技術和增匯型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合理控制化肥、農藥、地膜使用量。大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整縣推進畜禽糞污、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整縣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村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實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工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
(九)全民綠色低碳行動
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領人民群眾自覺參與美麗山東建設。
1.提升全民節能低碳意識。加大資源能源環境國情宣傳力度,開展全民節能低碳教育,普及碳達峰碳中和基礎知識。深入實施節能減排降碳全民行動,辦好節能宣傳周、科普活動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等主題宣傳活動,推動生態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
2.推廣節能低碳生活方式。推動低碳進社區、進校園、進家庭,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繼續推廣節能環保汽車、節能家電、高效照明產品等節能產品。探索建立個人碳賬戶等綠色消費激勵機制。加快暢通節能綠色產品流通渠道,拓展節能綠色產品農村消費市場。(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教育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
3.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增強企業減碳主動性,強化環境責任意識,加強能源資源節約,提升綠色創新水平。鼓勵重點領域用能單位制定實施碳達峰工作方案,國有企業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作用,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國資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4.強化領導干部培訓。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專題培訓,分階段、分層次對各級領導干部開展培訓。從事綠色低碳發展工作的領導干部,要盡快提升專業能力素養,切實增強抓好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十)綠色低碳對外合作行動
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綠色貿易體系,加強低碳對外合作,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1.加快發展綠色貿易。充分用好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等相關政策,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和技術貿易。落實高耗能高排放產品退稅有關政策,嚴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合理調節出口規模。積極擴大綠色產品和技術進口比例,發揮正向促進作用,鼓勵引導企業推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管理,加大綠色低碳貿易主體支持培育力度,加強經驗復制推廣,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全面研究并有力應對國際“碳邊境調節機制”等貿易規則。(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稅務局、淄博海關)
2.開展對外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合作項目,擴大新能源技術、服務和產品出口。加強與國內外高端專業研發機構、頭部企業合作,大力引進推廣節能降碳領先技術,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綠色低碳領域科研聯合攻關和技術交流。加強城市間多領域、多層次的低碳合作,發起成立雙碳城市聯盟,發展雙碳城市合伙人,共同打造聚能共生、節能降碳行業新生態。積極推介全市節能降碳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積極吸引權威機構、行業領軍企業、綠色基金參與,推動全市節能降碳工作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外辦、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國資委、人民銀行淄博市中心支行)
四、政策保障
(一)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按照國家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有關要求,完善能源活動和工業生產過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建立覆蓋重點領域的碳排放統計監測體系。利用大數據手段,加強關聯分析和融合應用,增強碳排放監測、計量、核算的準確性。依托和拓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按要求配合開展碳匯本底調查和碳儲量評估。(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大數據局)
(二)強化經濟政策支持。統籌資金加大對相關領域重大行動、重大示范、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落實財政激勵、稅收引導政策,支持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支持產能出清的企業轉型升級。持續加大綠色低碳領域基礎研究支持力度。支持實體企業通過發行綠色債券、上市等方式融資。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綠色保險發展。對接建立“兩高”行業重點企業碳賬戶,并逐步推廣到全行業。積極對接集融資服務、披露核查、評價評級、政策集成于一體的碳金融服務平臺。(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淄博市中心支行、淄博銀保監分局)
(三)建立市場化機制。積極支持重點排放單位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加強碳排放配額分配管理。落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碳匯補償機制要求。嚴格實施能耗指標收儲使用管理制度,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探索開展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
(四)完善價格調控機制。嚴格執行差別化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要求,對高耗能、高排放、產能過剩行業實施差別價格、超額累進價格等政策,促進能源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全面清理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優惠電價。全面推廣供熱分戶計量和按供熱熱量收費,完善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及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用氣、用電價格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
(五)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加大推進碳達峰的支持力度,積極推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區域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試點地區和園區加快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做法。〔責任單位: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區縣政府(含高新區、經濟開發區、文昌湖省級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下同)〕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加強全市碳達峰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由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進行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研究重大問題、建立政策體系、開展重大工程。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并分解落實到每個年度,明確推進措施,扎實抓好落地落實。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定期對各區縣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調度,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責任單位: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區縣政府)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區縣各部門要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復雜性,按照本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各區縣要結合本地區資源稟賦、產業布局、發展階段等,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科學制定本地區碳達峰工作方案,經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綜合平衡、審議通過后,由各區縣印發實施。(責任單位: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
(三)嚴格監督評價。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逐步建立系統完善的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體系,納入各區縣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強化監督評價結果應用,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予以表揚,對未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標的部門和區縣依法依規實行通報批評和約談問責。各區縣政府要組織開展碳達峰目標任務年度評價,有關工作進展和重大問題要及時向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報告。(責任單位: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
來源: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