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游硅料技術研發、中游組件生產制造,到下游電站開發,江蘇蘇州集聚了一批在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都具有競爭力的光伏企業,今年以來生產情況穩中向好。隨著研發投入不斷加大、行業協同創新持續推進,當地光伏行業將進一步降本增效,提升集群發展水平。
混合、攪拌、研磨,在江蘇蘇州晶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袋袋銀粉經由工人的細致操作,成為制備光伏電池片的關鍵材料之一——銀漿;
十幾公里外,晶銀新材料的下游廠商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銀漿運往各個生產基地,用于生產電池片、組成光伏組件;
組件要進一步為光伏電站服務,還需用到將可變直流電壓轉換為市電頻率交流電的逆變器,而這正是蘇州固德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
近年來,蘇州已形成從上游硅料技術研發、中游組件生產制造,到下游電站開發的產業鏈,擁有一批在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都具有競爭力的光伏企業。蘇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蘇州共有規上光伏企業147家,一季度實現工業總產值205.2億元,同比增長27.8%。
需求釋放,生產經營活力足
來到固德威公司,只見車輛來來往往,各路工作人員正忙著迎接前來拜訪洽談的客戶。走進大樓一層,電子屏上的“當日會議室預約使用情況”顯示已約滿。“今年以來,接待的供應商增多,出差也很密集,有很多線下展會、行業交流活動要參加,銷售、市場等部門的同事都在積極走出去。”公司董事會秘書王銀超介紹。
今年以來,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增勢迅猛。國內光伏企業的市場大多分布在全球各地,需要良好的產銷互動。對于海外業務占比達七成的固德威來說,隨著客戶交流更便利、貨物周轉效率提高,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超17億元,同比增長164%。
走進蘇州晟成光伏設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技術人員正對著圖紙耐心地組裝設備。“這里的許多設備都是我們自主研發配備的。”公司總經理祖國良介紹,“我們不僅為客戶提供光伏組件制造整線解決方案,也為光伏電池、硅片制造等領域提供相關智能裝備、軟件系統。”公司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季度產值達13.1億元。
生產活力足,投資的底氣也更足。由專營光伏轉為探索光儲一體化、發展儲能系統集成,阿特斯建設的新能源光儲全產業鏈項目一期已于3月啟動建設,總投資超百億元;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顆粒硅項目也在加緊建設中,其中,位于內蒙古包頭的10萬噸顆粒硅項目已投產3條生產線,達產6萬噸,預計今年下半年,5條生產線將全部滿產。
蘇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受益于去年四季度裝機需求釋放和出口需求增長,今年一季度,蘇州市光伏制造企業生產情況穩中向好。
創新求變,增強核心競爭力
作為清潔能源行業的代表,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程度高、競爭充分。對于蘇州的光伏企業來說,只有創新求變,突破關鍵技術,才能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從以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到用我們自己的技術生產顆粒硅,協鑫不斷以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動力。”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說。在集團的顆粒硅生產基地,記者看到了一桶樣品:2毫米左右直徑的鉛灰色小球緊緊挨著,比起原來的塊狀硅,彼此之間的空隙小了很多。據介紹,在填裝硅料時,顆粒硅可比塊狀硅多填裝25%左右,球狀的形態也能帶來更高的熔化速率,有利于節約工時、提升單產。
推進技術迭代,還體現在產業鏈的多個環節。作為關鍵材料之一,銀漿的好壞直接影響電池片的光電性能。為此,國內企業不斷推進技術突破、實現國產替代。“光伏電池從多晶到單晶、P型到N型,行業發展很快,我們也得跟上。”晶銀新材料副總經理周麗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實現了高溫/低溫銀漿均穩定量產,并利用銀包銅技術,將銀漿中的含銀量從超過90%下降到50%左右,積極推動行業降本增效。
技術的演進,也離不開生產裝備的進步。上料機精準放置玻璃、EVA(光伏電池封裝膠膜)裁切鋪設機自動切割……在晟成光伏的組件車間,組裝完成后的生產設備正在進行自動化生產測試。近年來,晟成光伏根據不同的工藝要求,提高設備自動化水平,引入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機械手臂+視覺引導等智能裝備,結合大數據分析提高產線的智能化水平。2022年,晟成光伏研發投入超過1億元,同比增長17%以上,今年預計研發投入同比增長40%。
談到對光伏產業的展望,王銀超興致勃勃地介紹起固德威正在建設的智慧能源管理平臺,“從硬件到軟件,我們致力于延長產業鏈條。”今年1月,固德威廣德智慧能源示范園區入選工信部“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項目”。據介紹,園區內設計建設了光儲充一體化智能微網,將利用逆變器、儲能等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能源智能管控。
協同聚力,產學研融合發展
從只做硬件到構建軟件,從光伏到光儲一體,從晶硅到鈣鈦礦……隨著光伏產業不斷發展,鏈條持續延伸,更多新領域被不斷開拓,隨之而來的是擴大的人才需求缺口。“我們現在還是缺高端人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深耕和沉淀,沒法一蹴而就。”周麗說。協鑫科技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劉濤則提出,目前公司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懂光伏技術,還要在推進企業體系數字化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等此前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從業人員白皮書(2021—2022年版)》指出,到2025年,我國光伏全行業人員需求總量預計達到334.2萬—400.8萬人,隨著行業高速發展,在高端研發、工程技術、信息化和復合型人才方面的需求將持續增加。
對此,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長明認為,未來要進一步加大產學研結合和人才培養力度,讓高校真正參與研發,也讓處于前沿的企業高端人才走進高校。目前,蘇州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增設了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點,并與包括固德威等在內的企業聯合開展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聚焦光伏、氫能領域關鍵技術,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產學研融合,政府也大有可為。“過去我們也想尋找更成熟、長久的協作機制,但是單個企業間的協商成本較高,政府的牽線搭橋顯得尤為重要。”阿特斯高級副總裁張光春說,“我們此前給相關部門提出建議,被采納后推進得非常快。”去年,在蘇州市政府的協調下,阿特斯牽頭組建“蘇州市先進光伏技術創新聯合體”,聯合本地9家企業和高校院所,針對重大需求開展協力攻關。據介紹,該創新聯合體針對行業熱點問題,開展對異質結、鈣鈦礦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產業化應用全鏈條”的一體化創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專業化協作水平和產業創新集群的發展水平。
“江蘇是光伏制造大省,其中集聚了許多頭部企業的蘇州非常有代表性。”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認為,“未來,光伏行業要進一步發展,首先要降本增效,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迭代,在提升轉換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其次是提高電網穩定性,例如通過與儲能的結合,促進光伏應用;第三是拓展商業模式,通過探索光伏在虛擬電廠、儲能等前沿領域的應用,積極創新收益方式。”
來源:人民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