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召開“綠色金融和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開幕致辭全文如下:
總裁女士,女士們,先生們,
上午好,晚上好!非常高興與基金組織聯合舉辦此次“綠色金融與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人民銀行,向出席研討會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正在形成廣泛共識。中國已宣布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也被稱作“30/60”目標。這要求經濟全面、系統性轉型。在此過程中,綠色金融可發揮“加速器”的作用。
人民銀行高度重視發展綠色金融。2016年,人民銀行牽頭制定了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并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具體政策逐步落地,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初步建立。在此基礎上,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快速發展。2020年末,中國綠色貸款余額約1.8萬億美元,綠色債券存量約1250億美元,規模分別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近期,市場主體已發行40多只碳中和債,規模超過100億美元。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金融部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需要應對好一系列挑戰。
第一,在社會層面,綠色減排意識亟待提升。
第二,在市場層面,要充分發揮碳市場的定價作用。只有對碳排放合理定價,才能引導資源合理配置。目前,我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發揮碳市場的金融屬性。
第三,在機構層面,氣候信息披露需要進一步完善。披露主體的范圍要擴大,覆蓋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披露方式要逐步從自愿披露向強制披露轉變。
第四,在風險管理層面,需要密切關注化石燃料相關的轉型風險。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八成是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據估測,到2060年,化石燃料占比將不足20%。中國金融機構持有了一些高碳資產,綠色轉型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風險等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著眼未來,我認為有幾方面的重點工作需要推進。
第一個方面,是要進一步以市場化方式動員公共和私人部門資金,支持綠色經濟活動。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要實現這些投入,單靠政府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需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為此,需要做好兩項基礎性工作。
一方面是加強信息披露。人民銀行計劃分步推動建立強制披露制度,統一披露標準,推動金融機構和企業實現信息共享;同時將在G20框架下,推動加強信息披露方面的國際協調。另一方面是完善并統籌綠色金融分類標準。人民銀行即將完成對綠色債券標準的修訂,刪除化石能源相關內容。我們正在與其他國家共同推動綠色分類標準的國際趨同。
在提供政策激勵方面,央行可以發揮作用。人民銀行計劃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為碳減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資金。人民銀行還將通過商業信用評級、存款保險費率、公開市場操作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第二個方面,是要研究應對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將用時70年,美國45年,中國只有30年左右,時間短,曲線陡,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突出,所以要積極督促金融機構盡早開始轉型。
人民銀行正在探索在對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中,系統性地考慮氣候變化因素,并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人民銀行已按季評估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情況,同時鼓勵金融機構評估和管理其環境和氣候風險。
第三個方面,是要發揮好碳市場的價格發現作用。預計今年6月底,中國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啟動運營。相關部門正在就管理條例征求意見,提出要逐步擴大碳排放配額的有償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門將配合相關部門參與碳市場的管理。構建碳市場應更多體現金融屬性,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機制,推動碳價格充分反映風險,最大化發揮碳價格的激勵約束作用。
國際協調對做好上述工作都十分重要。在這一方面,基金組織發揮了獨特作用。近期,基金組織提出把氣候變化問題納入監督工作,以及把氣變風險納入金融部門評估的情境分析?;鸾M織也在NGFS下牽頭開展數據缺口相關工作。我們支持這些工作,期待基金組織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
我們也愿意和基金組織在能力建設上加強合作。人民銀行已通過經驗分享等形式,支持發展中國家制定綠色分類標準。基金組織也非常重視能力建設工作。雙方可通過“中國—基金組織能力建設中心”(CICDC),提供氣候風險管理等能力建設項目。
總的來說,央行可為實現碳中和發揮積極作用,這包括構建強有力的政策體系,發展豐富多元的市場體系,以及加強國際協調。這方面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這次研討是一個起點,我期待和大家共同推進,取得更多進展。謝謝大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