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就是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是前所未有的。”
近日,在2022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滁州)光伏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針對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的挑戰提出了上述觀點。
在王勃華看來,競爭來自國內和國外。一邊是國內光伏產業呈現的狂熱擴產和跨界現象,另一邊是大國之間光伏制造端的競爭正在加劇。
盡管入局者眾,看似“狼來了”,但不少老玩家卻并沒有過多焦慮,而且異常清醒。同時,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協調和應對海外光伏貿易問題。
競爭“前所未有”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態勢一如既往的火熱。
王勃華表示,2022年1~10月,我國光伏產業新增裝機量58.24GW,同比增長98.7%。截至8月底,我國光伏累計裝機已達349.9GW,僅次于火電和水電。
應用市場的火爆與近年來分布式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35.33GW,占新增裝機達67.2%。不僅如此,我國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基地也陸續開工建設,且儲備規模雄厚。
除此之外,國外光伏市場也保持了旺盛需求。2022年1~10月,光伏產品出口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其中硅片、電池、組件出口總額440.3億元,同比增長90.3%。尤其是歐洲對光伏的需求攀升,組件出口到歐洲市場的份額超過一半。
在國內外需求刺激下,激發了新一輪光伏市場的爭奪。
在國內,2022年以來,光伏賽道跨界者陸續涌現,并在產業鏈各環節展開了新一輪布局。王勃華表示:“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進來了,包括央企國企也進軍制造業,競爭進一步白熱化。”
在資本加持下,新老玩家擴產迅猛。王勃華披露的一組數據顯示,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光伏規劃項目超過480個,其中部分項目為分期建設,未來將視市場變化情況擇機啟動。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全國地方政府積極的招商引資政策,光伏企業陸續到西北、西南和東南江浙地區擴產布局。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表示:“以前制造業集中在人才密集、資金充足的東南沿海地區,未來可能要西遷,大部分生產基地會在西北、西南地區,對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態勢則會產生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了國內市場,在全球碳中和與能源獨立時代背景下,海外市場對本土光伏產業愈加重視,也讓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并且暗藏諸多不確定性。
“十幾年來,我國光伏產業變成世界第一后,國外企業整合和破產的消息不絕于耳,但現在不一樣了。”王勃華稱,目前國外發展新能源制造已經上升到政府層面了,而且有目標、有措施、有步驟。“國外不僅支持國內本土企業制造,而且設法掣肘中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美國、歐盟和印度。這應該引起我們光伏行業的密切關注,我們應該在技術創新層面更加努力。”
王勃華還表示:“迫于中國企業在主流賽道難以撼動的優勢,國外企業意圖通過新技術‘彎道超車’。比如,美國能源部成立‘碲化鎘發展聯盟’、歐洲重啟‘太陽能光伏創新平臺’、日本和俄羅斯企業在加速發展鈣鈦礦技術,這些都是一些跡象。”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副局長王新指出:“展望未來,烏克蘭局勢深刻重塑了全球能源格局,在確保產業鏈安全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雙重考量下,美國、歐盟、印度、土耳其和澳大利亞等光伏主要海外市場將新能源制造本土化的決心愈加堅定。”
面臨嚴峻而復雜的國際形勢,王新表示:“傳統貿易摩擦仍將長期伴隨光伏海外出口。同時,綠色門檻等新型貿易壁壘成為西方打壓中國光伏產業的重要手段。”
穿越周期才能走向未來
過去20年,光伏產業發展跌宕起伏,時而狂飆突進,時而墜入低谷。面對碳中和市場機遇,有的玩家覬覦與狂熱,也有玩家保持清醒。
“我們都是‘過來人’了,可能我們思想比較保守。20多年看下來,行業發展具有一定周期性,大概3年左右一個小周期,五六年一個大周期。我建議企業不要過度營銷和經營,謹防面臨市場增長放緩的遭遇。”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認為,有新玩家進來,肯定會有一部分人出局,對于‘局中人’還是要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與創新能力。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亦表示,真正在光伏行業里走過一二十年的企業,看重行業未來更長遠的發展。由于整個光伏行業有自身發展的預期和規律,三五年時間在產品上發生一次迭代,因此不能過于激進,擴張計劃要有節奏。
在高紀凡看來,過去2~3年已經處于供不應求的時期(特別是上游原料),這種局面不會長久。進入一個新的周期時,必然要開啟新一輪的調整,這時誰最有競爭力誰就能贏得未來,相信只有能夠穿越周期的企業才能夠真正走向未來,而不是趕熱度。
面對新玩家入局,錢晶表示樂觀:“老玩家根本不必焦慮,焦慮意味著并沒有看透行業本質。”錢晶稱,光伏行業屬于生產資料行業,光伏產品不是快消品。光伏制造業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低門檻,不是誰都能拿著資本進來,沒有那么簡單,產品也需要在外部環境條件下經受25年甚至30年的考驗。
錢晶還認為,一個產業在供不應求情況下是沒有創新的,因為企業生產什么,市場都會吸納。只有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才會激勵企業不斷創新。因此,多一些玩家總比行業“寂寞”要好。
在新一輪技術迭代的關口,各路玩家也試圖通過新技術實現跨越發展。不過,借助新技術概念,在資本市場炒作概念的做法并不被看好。
高紀凡稱:“現在很多企業在搞新技術,很快拿到了融資,公司估值就幾十億元了,比如鈣鈦礦。毫無疑問,行業需要開放創新,但實際上老玩家都在研究鈣鈦礦,一年投入的錢并不少,并且真正付出了精力,只是沒有顯現出來而已。”
高紀凡認為,企業不能搞太多虛幻的東西,過度被資本裹挾,可能短期內嘗到了甜頭,但長期而言是有很大風險的,因為產業還是要持續發展,需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力,這才是關鍵。
對此,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光春表示,技術高低很難評價,但企業更重視產業化的技術。如果技術和產品在度電成本上沒有競爭力,技術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沒用,還是要被淘汰出去。同時,錢晶也認為,一個技術從實驗室轉化為產品,競爭力還是要看性價比。
相比國內產業自身的競爭,國外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與局勢更需格外關注。
王新建議,要堅持創新驅動,提升核心競爭力。“低價競爭無疑是飲鴆止渴,海外建廠也只能解一時一地之急。希望光伏企業繼續發揚技術創新的優良傳統,積極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與此同時,王新還表示,要秉持互利共贏理念,深化國際合作,利益融合。建立中外光伏民間對話的平臺,增進雙方交流互信,拓寬合作領域,化解商業糾紛,反對貿易保護,共同維護全球新能源產品供應鏈穩定。同時,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快新興市場開發力度,不斷挖掘出口海外的新增長點。
“面對貿易摩擦,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案件預警、應訴動員、法人抗辯等方面積極應對。”王新強調,我們要敢斗善斗,堅決維護自身利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