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正式拉開帷幕。在科學專屬的時空中,共有包含27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位全球頂尖科學家與30余位中國兩院院士組成的“頂科天團”,應邀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出席論壇,聚焦各類前沿科技話題,從低碳環保到生命科學等諸多領域。
作為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重磅先導活動之一,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11月3日在上海舉行。本屆碳大會集結了3位諾貝爾獎得主、6位中國兩院院士、5位世界級大獎得主在內的數十位資深專家學者,組成了一支多學科、多領域的“頂科天團”。
在碳大會上,海內外科學界“最強大腦”,面向學術前沿,在科學碳治理、國際合作、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等方面展開深度探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并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高質量的新洞察、新思路和新方案。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董事長瞿曉鏵博士受邀出席論壇,發表題為 “創新光伏技術,助力全球實現碳中和《Innovative photovoltaic helping Carbon Net-Zero》”的主題演講。
瞿曉鏵董事長在演講中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減排目標和實施能源轉型計劃,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到迅猛發展。以光伏為例,在過去二十多年里,光伏技術快速進步,太陽能發電成本降低90%以上,大部分地區光伏發電成本已低于煤電和燃氣發電,推動光伏應用規模持續擴大,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已從‘G’時代進入‘T’時代。光伏技術仍在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并將進一步推動應用成本降低。預計205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將達到20TW,光伏行業仍處于其長期增長過程的起點。
在圓桌對話環節,瞿曉鏵董事長和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安德烈·蓋姆,2018年埃尼前沿能源獎得主王中林,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易培云一起,就低碳發電與動力、新型低碳電力系統、零碳交通、太陽能與氫能等關鍵技術和應用展開討論,探討如何利用先進科技,快速實現規模應用,及早對減碳做出實質性貢獻。
瞿曉鏵董事長在對話時指出,國際合作對全球實現碳中和至關重要。只有高質量的國際合作,才能加快低碳技術的開發和商業應用,并通過規模效應,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實現全球碳中和。過去十多年里,中國和歐美國家都從光伏和其它低碳技術的國際合作中受益。要抓住未來幾十年的零碳窗口期,國際合作不能缺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