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企業為什么接二連三擴容?光伏企業大規模擴張計劃,是否會造成新的產能過剩?光伏產能“狂飆”背后的推手是什么?針對上述諸多問題,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學者。
提升產業集中度
翻閱公告,一則則擴產能消息接踵而來。通威股份今年3月開工建設年產3.5萬噸永祥樂山高純晶硅二期項目;杭州福斯特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斯特”)自籌資金進行年產5億平方米光伏膠膜項目的投資;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澳科技”)在邢臺經濟開發區擬投資建設年產1.2萬噸單晶硅棒項目;愛旭擬在浙江省義烏市建設4.3GW的210mm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中利騰暉光伏將在山東省淄博市建立第二個國內生產基地……
上述信號正在提振行業信心,對此,不少人士喊出“光伏新周期將開啟”、“強者恒強”。
“國內龍頭光伏企業大幅布局產能,主要是看好光伏競爭力和市場預期。誰先跑步入場誰有可能先贏,并具有先發優勢。”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對記者表示,“擴產能項目80%投向單晶料,意味著更多企業欲搶抓單晶市場發展機遇。高效組件投資方向更為明朗,其價格下降空間不大且邊際成本低。”
“光伏企業產能擴張,意味著產業集中度提升在加速。”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向記者直言,以電池片為例,今年產能將達到110-120GW,通威和愛旭兩家占據了50%,集中整合趨勢明顯。再以硅片環節為例,產能集中度向單晶、大尺寸硅片轉移。僅今年年初,隆基與江蘇潤陽和通威太陽能兩家簽訂230多億元硅片合同。“今年光伏行業集中度最值得期待的是組件環節。去年光伏組件出貨量排行榜顯示,晶科連續四年坐上全球出貨量頭把交椅。”
持上述觀點的還有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她認為,近期各大光伏企業紛紛加碼產能,將提升產業集中度,對促進產業發展有利。“從過去十幾年光伏產業發展看,產能擴張和產業整合經歷幾輪周期,其效果是快速促進技術產業升級和大幅度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龍頭光伏企業大手筆擴產的同時,“馬太效應”也更加明顯,中小企業市場份額不容樂觀,經營情況日趨暗淡。近日,就曝出多家光伏企業破產拍賣資產。
誰是擴容背后推手
自“531”政策以來,國內光伏市場急轉直下,但是,業內人士還是普遍看好今年光伏行業發展前景。普遍認為,光伏企業擴產的背后,是新技術迭代和海外市場增長兩個主要因素。
“擴產首先源自高效先進技術的應用。”時璟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光伏新技術多,未來出現顛覆性的完全不同技術路線、多種路線并行也是可能的。
“長期看,光伏電池的技術路線會不斷更新。比如,異質結電池尚不具備成本優勢,需要通過技術的進一步優化,降低高價輔材消耗,所以大幅推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上述不愿具名業內人士直言,“就像早期的砂漿切割技術工藝開發到極致后,被金剛線切割工藝快速替代一樣。如今,國內主要的光伏硅片生產廠商幾乎全面采用了金剛線切割工藝。”
通過技術迭代,光伏發電成本下降潛力得以深挖。有機構預測,伴隨光伏發電逆變器系統向智能化過渡,組串式與集中式逆變器將共存,組串式逆變器價格就有望從2017年0.35元/瓦降到2020年的0.20元/瓦,集中式逆變器有望從2017年0.25元/瓦降到2020年的0.10元—0.15元/瓦。“經歷大浪淘沙,不少新技術具有價格優勢后,有望迎來發展新階段。”上述人士預測。
除了光伏技術迭代外,海外市場光伏需求量快速擴大也是光伏企業擴產的重要因素。目前來看,海外光伏組件提供商大部分是國內企業,所以,企業產能擴張也是瞄準了海外市場。有預測,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或將達到145GW左右,同比增長超過20%。
“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量增長31%,為我國穩外貿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光伏組件出量也是同比增長了30%以上。”劉譯陽認為,疫情對國際光伏行業影響只是暫時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業戰略負責人同樣對記者表達了樂觀判斷:“海外光伏市場發展日趨穩定。我們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是全渠道化,海外業務占比在逐年提升。”
避免同類產能擴張
近期,企業紛紛加碼擴產,可以抓住市場機遇提高企業業績;但是,有業內人士擔心,狂飆擴產后,會像此前的金剛線產業,加劇行業競爭,遭遇產能過剩。最明顯的是東尼電子,因金剛石切割線業務大幅下滑、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計提,預計去年虧損1.4億-1.5億元。
“光伏產能擴張不一定會導致產能過剩。新產能上來,成本高的舊產能正好‘退役’,例如協鑫老廠,就面臨著退出問題。”上述業內專家分析,總體來看,光伏產能是增加的,因為新產能規模更大。雖然目前國內新增裝機暫時放緩,但考慮到國際市場需求擴大,預期產能不會出現較大的過剩。
“任何健康的產業都是產能適度過剩,只有供大于求才會促進企業不斷改善管理,追求技術進步,提高質量,才能促使行業優勝略汰。”劉譯陽認為,“市場經濟環境下,不用替企業擔憂產能過剩問題,最近的光伏企業擴產不是小投資,均是真金白銀的大手筆,要相信企業是經過縝密分析作出的樂觀判斷。”
時璟麗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一個行業產能適度過剩是合理的,可以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但如果過度了,尤其是同類技術的產能集中擴張則會造成投資浪費,需要避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