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礱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并網發電,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25臺風機全容量并網發電,西藏那曲市尼瑪縣國投塘魯5萬千瓦光伏項目具備全容量并網發電條件……今年以來,一批特殊的重點新能源發電項目格外引人注意,在他們前面都有一個共同的定語——超高海拔。隨著我國新能源資源走向深度開發,新能源項目受到的土地和能源資源約束日益明顯。電力企業紛紛將目光轉向施工難度更高、新能源資源更為富集的超高海拔地區。
超高海拔地區新能源開發潛力如何?什么樣的開發模式更適合超高海拔地區?近日,記者深入青藏高原探尋答案。
高原綠電寶庫待挖掘
在陽光照耀下,一排排黑色的光伏板在崇山峻嶺間閃閃發亮,與遠處雄偉的寧金抗沙雪山遙相呼應,共譜一首光與雪的交響曲。這里就是國投電力西藏日喀則仁布縣普松10萬千瓦光伏電站,海拔在4100米至4600米之間。正式并網后,年平均發電量可達2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55萬噸。
在新能源項目中,一般將海拔3500米至5500米的地方稱為超高海拔地區。作為一名多年從事風電光伏等項目開發建設的新能源工作者,國投西藏仁布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雪峰也是首次到這么高海拔的地區工作。他告訴記者:“這里雖然施工環境艱苦,但是光照條件好、項目收益率高,西藏新能源開發未來可期。”
來到項目相鄰的西藏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25臺風機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的山脊線上隨風轉動,源源不斷地送出綠電。這是我國首個超高海拔風電開發技術研究和科技示范項目,也是首個并入西藏主電網的風電項目——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
三峽集團西藏能投山南分公司負責人王亮表示,項目建成投產為后續超高海拔地區“基地化、規模化、集中連片”風電開發奠定了基礎,填補了超高海拔地區風力發電開發建設的行業空白。下一步,將打造一個超過百萬千瓦的清潔能源基地。
在優質新能源資源越來越有限的情況下,不少地方進行風電光伏項目開發難度越來越大。西藏有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8億千瓦;光伏技術可開發量98億千瓦,資源量均居全國首位;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1.1億千瓦,發展潛力巨大。
與此同時,電源結構性矛盾和枯水期嚴重缺電問題,仍是制約西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西藏發電裝機以水電為主,“豐余枯缺”現象嚴重。若發展火電機組運行成本極高,且容易破壞高原生態環境。用新理念、新模式推動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建設,不僅可以為促進西藏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能源保障,還能提升我國中長期能源電力供應保障能力,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如期實現碳中和目標。
首批項目建成后,國投集團將在西藏新能源開發規模上躋身第一梯隊。在國投西藏新能源公司總經理范相林看來,“十四五”期間,西藏清潔能源將迎來快速發展。“企業裝機規模上不去,在競爭中就會受限。西藏新能源開發剛起步,公司可以大展身手。”
“此外,西藏的投資環境比較好,項目融資成本也比較低。”范相林補充說。
光熱發電是重要支撐
新能源“靠天吃飯”,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開發模式。在超高海拔地區,不可能大規模上馬調節能力強的火電機組,規模化開發新能源如何由規劃變為現實?
水風光一體化開發是西藏清潔能源資源開發建設的必由之路。《“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提出,中長期依托西藏地區水電大規模開發,持續推進西藏主要流域水風光綜合基地規劃論證和統籌建設。
“在西藏開發新能源還是要以大基地外送為主。”范相林說。如果單一開發水電資源,成本太高,收益也達不到要求,要通過配比一部分新能源來滿足開發要求。同時,依托水電調節能力,帶動風光資源規模化多能互補開發,提高可再生能源生產、消納和存儲能力。
但在西藏新能源資源最豐富的那曲、阿里等地區,水電潛在裝機有限,在現實開發中難以作為大基地基礎支撐電源,這部分資源如何開發?
“我們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建設一個以光熱發電為重要支撐的電源點。”國投西藏新能源公司生產管理部經理李芃介紹,用光熱作電源支撐有諸多優勢:一方面,可加快建設進度。相較水電建設周期比較長,光熱電站兩三年時間就可形成規模。同時,可快速提升西藏電力保障能力,優化能源結構;另一方面,可實現余熱供暖。當前青藏高原地區有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集中供暖。光熱一體化基地可以在城市周邊布局,光熱發電的余熱可以在冬季給城市供暖,減少投資成本。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高級顧問孫銳認為,在新能源基地中,若沒有生物質發電,光熱發電是唯一可以24小時連續穩定發電的電源,能發揮調峰、調頻、提供轉動慣量和旋轉備用的功能。同時,在極端氣象條件下,如果出現風電和光伏發電受阻、儲能電站無能可儲的情況,光熱發電機組可利用天然氣發電,保證有一定功率的電力可以輸出。
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盡快落地一批光熱發電項目。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全國光熱發電每年新增開工規模達到300萬千瓦左右。
“西藏清潔能源正處于大規模開發前夜,需要統籌電源和電網,統籌生產、輸送和消費,做好多能互補配置工作,避免電源項目碎片化開發。”范相林表示。
大規模應用構網型儲能
從拉薩驅車11個小時,記者來到位于羌塘腹地“無人區”的那曲市尼瑪縣,讓人意外的是,竟遇上了縣城停電。隨著我國電力可靠性不斷提升,記者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非計劃停電了。
西藏電網歷史上長期孤網運行,近年來隨著藏中、青藏、川藏、阿里等電力聯網工程投運,西藏地區全面進入大電網的懷抱。電力供給能力大幅提升,但是整體網架結構依然薄弱,在一些電網末梢區域,電力質量仍有待提升。在這樣一種現實條件下開發新能源,必須提升新能源的主動支撐能力。
位于尼瑪縣近郊的國投塘魯5萬千瓦光伏電站,正是為了攻克這一難題而生。“這不是普通的光伏電站,它運用了構網型儲能技術,能夠提供轉動慣量和同步電壓、電流,目前國內還沒有大規模應用該項技術的案例。有了這個技術,電站可以作為電網末端的支撐點,為電網提供穩定的供電保障。”國投西藏尼瑪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黃權在來到國投集團前,先后在幾內亞、塞拉利昂等國家和地區的5個水電站擔任中國援外專家,他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電站建成后將大幅提升縣城供電質量”。
記者了解到,目前西藏電網結構最主要的問題是缺少支撐性電源、缺少轉動慣量。“構網型儲能技術相當于在系統中多增加了火電機組,我們的兩個項目均采用了這一技術。一旦探索成功,將對西藏電網穩定運行和新能源規模化開發、加強我國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性、實現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可靠替代,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范相林說。
西藏薄弱的電網配套設施還制約著新能源消納。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數據顯示,西藏今年1月至9月的光伏發電利用率僅為77.7%,遠低于全國其他地區90%以上的光伏利用率。
范相林認為,西藏電網500千伏主網已初步形成,500千伏環網也即將建成,再加上已啟動的青藏直流擴容工程、金上到湖北特高壓工程和已經納入“十四五”規劃的藏東南至粵港澳特高壓工程等,都將有助于西藏新能源消納。“預計2027年之后,隨著送出通道完善、網架結構增強,西藏新能源消納問題會逐步解決。”
來源:經濟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