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國際汽車碼頭,540臺長城品牌新能源車搭載滾裝輪出運南非;河南伏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各條生產線上機器運轉不停,忙著趕制鋰電池出口訂單;毛烏素沙地邊緣,國家能源集團寧東200萬千瓦復合光伏基地項目工地上,千余名建設者安裝光伏支架和組件……
2022年,我國外貿頂住了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沖擊,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了40萬億元大關。其中,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31.8%、67.8%、86.7%,電、光、鋰成為外貿出口“新三樣”。
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背后有哪些原因?要持續穩住良好的出口趨勢,還需如何完善產業鏈供應鏈?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穩外貿、促經濟,電、光、鋰“新三樣”成為出口增長點,在積極出口的同時加快海外落地轉型
新能源汽車作為低碳化和數字化融合發展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很強的帶動作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達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排名世界第二。而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就是新能源汽車,在全年出口的汽車中,新能源占比達到了21.83%。
除了汽車整車,配套的鋰電池也是出口的重頭戲。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去年我國鋰離子蓄電池出口額接近3426.56億元,同比增速增加20.2個百分點。從出口國別來看,國內鋰電池出口額排名前五的國家依次為美國、德國、韓國、荷蘭和越南,占總出口額的57.6%。
近日,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在德國圖林根州阿恩施塔特的工廠正式啟動,滿產后年產量將達到約3000萬枚電池電芯,可裝配18.5萬至35萬輛電動汽車。對于將首家海外工廠設在汽車產業發達的國家,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希望將全球最領先的動力電池技術帶到德國。“通過在歐洲形成本土化動力電池供應能力,我們可以進一步貼近歐洲客戶,提供更為及時有效的產品解決方案,更好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
在從年前持續至今的“出海搶單潮”中,企業紛紛到海外尋找訂單、開拓商機,而對光伏龍頭企業天合光能來說,海外搶訂單從未停歇。每年有一半時間都在國外跑,是天合儲能海外業務負責人陳程的工作常態。
“團隊人員都很有信心,感覺干勁十足。”據了解,天合光能出海“搶單”滿載而歸,拿下一批重大訂單、長期訂單,且訂單規模較大,預計占2023年總銷售額的30%-50%。
作為出口“新三樣”之一,光伏產品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在2月16日召開的“光伏行業2022年發展回顧與2023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突破5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八成,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他預計2023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將達到95-120GW(吉瓦,光伏裝機容量的單位),約占全球新增裝機量30%以上。
在一眾光伏產品中,哪些品類更受海外市場青睞?
“從以往的市場表現看,組件在光伏產品出口中一直占據較高比例。去年,硅片、電池片出口量也有了明顯增長。可以說,光伏產品出口已經成為中國穩外貿、促經濟的一個重要抓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說,即便硅料價格偏高推動組件價格上漲,去年光伏出海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這足以證明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在全球具備明顯的競爭力。
新能源領域產品順應低碳潮流,國際競爭力是核心技術、市場培育、產業政策的綜合結果
2月8日9點18分,一趟滿載著120輛國產新能源整車的海鐵聯運班列從常州鐵路貨場開出前往寧波舟山港,到達寧波舟山港后該批次新能源整車將通過海運形式出口至歐洲多國。這是長三角鐵路年后開出的首趟新能源整車出口班列,近段時間以來,重慶、廣東、河南等地已成功開行中歐班列新能源汽車專列,為汽車出口設立“綠色通道”。
近些年,中國出口的產品不再局限于服裝、手工制品等低附加值品類,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出口增加已成為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一大亮點,新能源等細分領域增勢尤為明顯。
“電動汽車和光伏產品等新能源產品成為出口增長點,體現出我國產品出口從技術較為簡單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向技術更為復雜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大學理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巫強分析,這些新能源產品的制造流程更復雜、產業鏈更長、所需要的配套體系規模更大,由此可見我國在復雜工業產品上逐步構建起強大國際競爭力。
作為中國外貿出口的新動能,新能源產品的發展并非一路坦途。其中,電動汽車和光伏產品走過了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在中國出口產業發展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巫強向記者介紹,我國光伏產品在本世紀初快速發展,主要市場和原材料都在國外,是典型的“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發展模式。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光伏產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陷入困境。在經歷市場競爭和鍛煉后,近年我國光伏產業掌握了核心技術,已具有較強全球競爭力,“所以當前光伏產品出口增加較快,這是從做大到做強之后的自然體現。”相比之下,我國電動汽車發展歷史更短一些,基本上與世界同步發展,一開始并沒有形成明顯的技術差距。而在與特斯拉等外資企業競爭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土企業,產品獲得國內市場認可,進而走向國際市場。
“雖然兩者發展道路有所區別,但背后有共同的驅動因素。”巫強表示,首先是掌握核心技術,從技術引進和學習開始,通過自主研發逐步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形成自身的技術優勢。其次是“先決戰于國內、后決勝于國外”的模式,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規模是培育新興產業的先決條件,只有在國內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企業才可能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
除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全球的低碳趨勢也給我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吹來了陣陣東風。
2月7日,英國商務部長和交通部長宣布,英國政府將為電動空中出租車和氫動力飛機提供1.13億英鎊(約9.26億元)資金支持,以推進零碳飛行;2月3日,美國明尼蘇達州參議院通過了100%清潔能源法案,該立法要求到2035年公用事業公司需要將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到55%,到2040年全州向100%無碳能源過渡,至此,美國承諾100%使用清潔或可再生能源的州將達到13個……
“從國際市場來看,對新能源、低碳這方面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也是上述新能源產品在出口中表現良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在不以損害環境為代價的同時實現經濟快速健康增長,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未來的發展潮流。這一全球趨勢將推動中國企業科技創新,提升自身產品的科技水平,積極應對碳關稅壁壘,讓中國出口產品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面對復雜國際經濟形勢,完善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是出口增長穩定器,“以質取勝”是長足發展王道
裝載物料的運輸車輛來來往往,流水線上一個又一個產品組裝成型,生產線馬力全開……走進格蘭仕廠區,一片熱火朝天忙生產的場景映入眼簾。
作為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國制造企業之一,格蘭仕的產品和服務遠銷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品牌。格蘭仕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國家是格蘭仕的重點市場,主要出口微波爐、烤箱、冰箱、洗衣機等產品。”根據RCEP條款,格蘭仕部分家電關稅降低,如出口到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產品關稅從10%降低至5%,極大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作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生效實施一年多來,區域內農產品、汽車等貨物貿易以及物流、跨境電商等服務貿易蓬勃發展,使得相關產業布局可以更靈活地遵從效率原則,促進成員國間產業鏈供應鏈合理布局。
RCEP正式生效一周年、“一帶一路”十周年……在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我國外貿企業也面臨著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
“過去三年來,我國比較完整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加上我國在疫情應對方面的成績,支持我國出口保持了比較高的增速。但隨著通脹高位運行、俄烏沖突的長期化及全球產業鏈的加速重構,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面臨衰退風險,總體來看今年出口的壓力是進一步加大的。”張立群表示,如何在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發揮積極因素、穩住出口增長,是當前面對的重大任務之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并強調“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等。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
在張立群看來,“以質取勝”是王道。“我們關注出口增長時,除了要看到‘新三樣’等黑馬產業,也要特別注意傳統制造業等老牌產業。”經過多年國際市場競爭考驗的紡織業、電器業等,靠著好的質量和綜合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打開銷路,同時在不斷升級換代中穩穩占據住市場份額。以格蘭仕為例,從生產羽絨服到生產微波爐、再到如今生產開發全系列智能家電,從手工作坊到自動化生產線、再到如今的智能化無人車間,穩扎穩打的高質量產品為出口持續作出重要貢獻。
“考慮到我國進出口規模已經在全球領先,所以更應該預期的是基于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力逐步增強后的可持續自然增長。”展望未來,巫強建議加強超越商品和要素市場的開放,重點是擴大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方面的制度型開放,這是中國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的關鍵點,也是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奠定共同的制度基礎和平等的制度標準。與此同時,我國要積極推動和參與各類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構建規模更大、開放程度更高的區域大市場。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記者 沈東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