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歐美正在縮減海上風電項目,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等集團開始考慮退出或裁撤海上風電業務。
全球海上風電開發巨頭丹麥沃旭能源公司去年11月份宣布,將撤回一個位于美國沿海地區的大型項目。該公司今年2月份還決定裁員約800人,并退出挪威等國家的海上風電市場。作為全球海上風電的開拓者,丹麥開發商不斷“后撤”,折射出歐美海上風電的發展困境。
成本上漲是海上風電開發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有分析認為,歐美長期高通脹和高利率交織疊加,導致不少海上風電項目融資成本大漲,經濟可持續性難以維系。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所今年8月份公布的測算顯示,美國海上風電的成本預計為0.125美元/千瓦時,比一年前上漲約45%。美國多州表示將重新擬定海上風電項目承購合同,通過通脹調節方案緩解行業壓力。
在此背景下,市場研究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已多次下調2030年美國海上風電裝機預期。該機構稱,雖然美國海上風電長期前景仍較為積極,但到2030年美國海上風電裝機量預期僅為13.1吉瓦,遠低于既定目標。
歐美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困境的背后,不僅有市場經濟因素作用,也有政策支持和行業執行能力不足的影響。
有分析認為,歐美國家制訂海上風電產業規劃目標往往比較宏大,但其執行能力容易受到各種不利因素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及制造等輔助產業發展。比如,美國目前海上油氣行業相關配套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墨西哥灣,東北部缺乏足夠配套設施。同時,美國立法要求獲得財政支持的前提是使用“美國制造”,也給海上風能開發制造了人為阻礙。
不過,在歐美海上風能開發遭遇“逆風”的同時,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卻“海風”正暖。全球風能理事會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新增10.8吉瓦海上風電裝機,同比增幅高達24%,全球累計海上風電裝機量達到歷史性的75.2吉瓦。其中,中國連續第六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增速最快的國家,在實現海上風電平價的同時,拉動全球海上風電市場高速增長。
海上風電項目被視為電力行業脫碳的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測算,為實現《巴黎協定》所提出的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未來7年需要將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增加近7倍。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責任,將是各國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在這個過程中,發達國家應更積極地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履行承諾的義務,堅持多邊主義,共同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經濟日報 孫昌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