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全國綠色電力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來自17個省份的259家市場主體參與交易,國家電網經營區域首次綠色電力交易成交電量為68.98億千瓦時。國家電網創新交易方式,優化電網調度,應用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促進供需雙方對接,積極支持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工作,為綠色電力交易順利開市打牢了基礎。
寧夏寶豐光伏電站。
深化機制創新 彰顯綠電價值
綠電交易是完善我國電力市場體系,實現綠色電力供需的有效對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促進能源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一項重大機制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綠電交易通過機制創新為新能源產業打造穩定的“助推器”,形成長效市場激勵,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我國電力市場的一項機制創新。
國網上海電科院“碳核查員”講解上海電能綠色指數
為了提升市場主體參與綠電交易的便利性,國家電網公司開發“e-交易”電力市場統一服務平臺,開設綠色電力交易專區,提供“一網通辦、三全三免”綠色電力交易服務。
據介紹,“一網通辦”,即用戶登錄即可享受綠電交易申報、交易信息獲取、結算結果查詢、綠電消費認證等“一站式”服務。“三全三免”,即匯聚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電力用戶及售電公司等全市場主體,覆蓋省內與省間、批發與零售全業務范圍,涵蓋多年、年度、月度等全綠電交易品種,為市場主體提供免重復注冊、免交易手續費、免費提供綠色消費認證的綠電交易服務。“e-交易”電力市場統一服務平臺的設立,能夠為廣大市場主體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綠色電力交易服務,加速推動綠色電力交易不斷擴大。
為綠電交易工作組織有序,國家電網首批試點單位還開展了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國網江蘇電力系統調研了清潔能源市場交易相關政策和國內外清潔能源市場化交易機制。針對不同類型市場主體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作了《綠電需求調查問卷》,并通過公眾號等平臺向各市場主體推送。同時,召開用戶座談會,收集市場主體對綠色屬性證明、綠證核發方式、消納溯源體系等綠電交易需求,組織省內有綠電需求的市場主體開展培訓和系統測試工作。
作為首批試點單位,國網遼寧電力交易中心向發用雙方充分宣貫解讀政策規則促進共識,靈活采取現場交流與視頻會商相結合提高效率,統籌協調、精耕細作,連續奮戰72小時,確保了本次交易的順利達成。
引導消費意愿 挖潛綠色能源發展
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努力實現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購買和消費綠色電力的需求日益迫切。綠電交易有效滿足了企業綠色轉型的“剛需”,拓寬終端用戶減排路徑。
國網浙江電力開展綠電交易監控,分析新能源供需情況
《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方案》從頂層設計上建立起綠色電力交易機制,充分體現了綠電的商品價值與環境價值,電力用戶通過雙邊交易方式從新能源企業購買綠電,既滿足了生產用能需求又能獲得可追溯的綠色環境價值權益。
“在綠電交易市場機制下,參與交易的企業不僅能確保自2022年起用上綠電,還能獲得官方認證,進而引領相關產業鏈的低碳轉型。”上海電力交易中心董事長王偉介紹。
參與此輪交易的多位企業代表表示,綠電交易不僅為制造業企業加持“綠卡”,助力進入海外市場、增加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堅強后盾,也為信息、服務等行業承擔社會責任、參與能源轉型提供廣闊平臺。
施耐德全球供應鏈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張開鵬表示,通過本次交易,施耐德上海區域5家工廠的綠電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未來,施耐德將盡快實現全國三十余家工廠的綠色電力全覆蓋,共同推動綠電交易在更大范圍內形成“雪球”效應。
統計顯示,本次交易預計將減少標煤燃燒243.6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07.18萬噸,開啟了我國綠電消費新模式。辛保安表示,下一階段,國家電網公司將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電網優化能源資源配置的樞紐平臺作用,在確保電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運行方式,保障綠色電力交易計劃優先執行,促進綠電交易高效實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