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來,隨著技術瓶頸的逐漸解決,生物質能的潛力將非常大。”9月14日在京舉行的《3060零碳生物質能發展潛力藍皮書》(簡稱《藍皮書》)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任東明表示,雙碳目標提出后,需要所有種類的可再生能源都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這對于生物質能是很大的利好。
作為一種零碳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包括發電、供熱、供氣、交通、農業等多個領域。《藍皮書》顯示,在2030碳達峰背景下,生物質能利用主要在電力、供熱、交通領域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而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30年期間,生物質能利用主要集中在難以用電氣替代的領域。
記者了解到,在替代化石能源利用、助力能源脫碳的同時,生物質能的發展,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也有著重要意義。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寶榮認為,生物天然氣是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她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長較快,但目前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40%,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如果生物天然氣得到規模化的發展,可以有效增加我國天然氣供應,降低對化石天然氣的依賴,從而增強我國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根據《藍皮書》,在2030碳達峰背景下,生物質清潔供熱和生物天然氣能將在縣域有效替代燃煤使用,在縣域及村鎮構建分布式能源站,徹底改變農村用能結構。生物質清潔供熱和生物天然氣的應用在處理各類廢棄物的同時,產生清潔能源,為居民供暖供氣,助力實現全面鄉村振興。
業內普遍認為,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同時,還可以助力鄉村振興,是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重大優勢。任東明指出,生物質能品種多樣、資源分散、數量巨大,但同時又有著難收集、難運輸的特點,它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發展一定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下一步要持續關注鄉村,考慮就地開發、就地轉化、就地利用。
“生物質能將成為解決農村多方面問題的一個重要抓手。”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楊旭東看來,鄉村振興作為我們國家的重大戰略,有兩個關鍵因素,產業振興和綠色發展。他強調,生物質能極有潛力成為鄉村的一個新興綠色產業,把糧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秸稈等大量生物質變成能源,實現產業化,既可以變廢為寶,又能夠很好的為農民增收和促進就業,做到糧食和能源雙生產雙輸出;同時,農村的生產和生活需要耗能,利用農村產生的大量的生物質,結合光伏等其他綠色電力實現就地消納,又可以實現農村自身用能的清潔化和低碳化。農村將在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引領能源革命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通過技術、投融資和商業模式創新,把廣大農村地區生物質能發展的潛力挖掘出來。”袁寶榮指出,從能源供給的角度,應當充分發揮農村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優勢,就地取材,就地開展分布式能源化利用,不僅可以很好地解決農村能源問題有助于構建農村清潔能源體系,同時還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環境問題。
根據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由各地報送的676個試點縣全部納入開發試點,意味著未來光伏發電將在鄉村迎來大規模開發建設。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認為,隨著光伏發電在鄉村的大量開發,鄉村地區對于大規模調峰電源的需求也將上升,而生物質能發電作為穩定的清潔電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