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落實國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向社會各界強調落實規劃對于保證我國兩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性,9月17日,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共同主辦的抽水蓄能產業發展座談會議在京舉行。
會議邀請了國內抽水蓄能行業的權威專家,來自國家能源局等管理部門,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三峽集團等投資方,哈爾濱電機廠、東方電機等著名設備制造企業,以及有關設計單位代表,聚焦抽水蓄能行業管理、投資、裝備制造、設計等全產業鏈,共議產業發展。會議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水電水利規劃總院院長鄭聲安主持,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野到會致辭。
張野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十四五”已順利開局,為大力實施“雙碳”行動,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加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將是我國能源發展的主導方向,可再生能源也將由能源電力消費增量補充成為增量主體,在能源轉型中發揮支柱引領作用。由于風電、光電等新能源的隨機性和間歇性,難以滿足電力負荷實際變動和保障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的需求,因此,傳統的優質可再生能源-包括常規水電和抽水蓄能,仍然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
鄭聲安表示,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最安全、最具大規模開發潛力的儲能技術,對于維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支撐作用。我國抽水蓄能電站已建、在建裝機規模分別達3149萬千瓦和5313萬千瓦,均居世界首位,并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管理體系和全產業鏈的技術優勢。在我國全力以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抽水蓄能產業迎來了更快速的發展機遇期。
水電總院總工程師彭才德在主題發言中指出,發展抽水蓄能要堅持生態優先。要將生態優先貫穿抽水蓄能發展全過程,在做好站點資源保護、提出調整規劃重點實施項目、開展項目前期工作、項目開工建設以及運行管理等過程中,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要求,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在專題科普報告中表示,《規劃》中提到的常規水電站的抽水蓄能改造非常重要。一方面,混合式的抽水蓄能對于服務新能源非常具有優勢,由于天氣的變化,新能源發電可能會出現較長時間電力短缺,而混合式的抽水蓄能是一種最理想的“長時蓄能”方式;另一方面,現階段由于我國電網中有大量過剩煤電機組,在很多地方新建抽水蓄能電站的經濟性可能難予保證,而由常規水電站改造的混合式抽水蓄能,往往運行成本比較低。他強調,要保證風、光入網,須特別重視龍頭水庫電站的建設和常規水電站的蓄能改造。
對于推進落實《規劃》,項目投資方的發力至關重要。
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路振剛指出,今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對加快抽水蓄能開發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將抽水蓄能納入“一體四翼”發展總體布局。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定林表示,南方電網公司將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作為重大工作事項,由公司總部進行統籌管理,制定電站項目開發建設行動方案,明確各項工作目標節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李斌透露,三峽集團將充分發揮大水電建設管理、運營經驗,本著對國家負責、對長遠負責的態度,從項目前期、融資、征地移民、工程建設、電力生產運營等各個階段做好質量、安全、造價、工期控制,努力打造抽水蓄能精品工程。
同時,抽水蓄能裝備制造能力的提升也必不可少。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尹國軍表示,面對“十四五”及未來抽水蓄能產業發展,東方電機將堅定不移地走創新引領發展的道路,以代表中國發電設備最前沿的研發、設計、執行和服務水平,全力打造“中國最好、世界一流”的高端裝備產品和技術品牌。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陶星明指出,哈電將在完成好目前項目基礎上,加快各項科研開發和科研制造能力建設,做好充分的準備;將與業主、設計院全面深入交流與合作,為電站提供高性能高質量的產品,為新能源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作出央企應有的貢獻。
此外,抽水蓄能勘測設計的能力與潛力,對于《規劃》的落地也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興表示,北京院將持續提升標準化設計和三維可視化設計水平,提高設計工作效率;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合理壓減抽蓄工程建設周期;整合資源,充分發揮地方省設計院的力量,引導省院參與抽蓄部分測設計工作。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錦鋒指出,華東院將充分發揮多年來抽水蓄能領域的技術積淀與前沿實力,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格局下統籌抽水蓄能的配置開發,促進資源互濟。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鵬透露,中南將以豐厚的技術積淀和創新的技術能力保障設計質量,以高效的組織能力和標準化的產品能力提高設計效率,以專業、務實的服務理念做好地方能源局、投資企業的技術支持。
會議以線下+線上視頻會的方式進行,約10萬人次參加了線上視頻會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