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是在建規模世界第一的巨型水電工程,是金沙江下游四個水電梯級中的第二個梯級。白鶴灘水電站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航運,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圖為航拍白鶴灘水電站全景面貌。 謝 雷 攝
□ 吳 昊
12月20日上午8時50分,在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右岸廠房9號機組調試現場,機組調試現場指揮靳坤通過電話向國家電網電力調度中心報告:“白鶴灘水電站9號機組并網試驗項目全部完成,試驗結果正確,9號機組運行狀態交還國調。”隨后,電話的另一頭傳來國家電網總調度室的回復:“收到,祝賀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
不足10平方米的小會議室里,掌聲雷動,一些現場工作人員禁不住熱淚盈眶。這一刻,意味著目前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16臺百萬千瓦機組全部投產發電;也意味著歷經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批又一批水電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以及金沙江流域各地政府和群眾的大力支持,終于讓金沙江流域開發再結碩果,并推動我國水電事業步入全球第一的“殿堂”。
數代砥礪奮斗
變“藍圖”為現實
金沙江是長江上游干流,在江畔極目遠眺,兩岸巍峨的群山和滔滔的江水,無不讓人心生敬畏。“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千百年來,川流不息的江水滋養著萬物,如今,江水蘊含的豐富能量更是通過水電建設為中華大地提供著不竭的動力,同時也訴說著我國一代又一代致力水電事業發展的創業者們“以水為師”、無私奉獻的家國情懷。
據悉,金沙江可開發裝機容量超過8000萬千瓦,尤以雅礱江口至宜賓700余公里的下游河段落差最為集中、水能資源最為富集,可開發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是我國規劃建設的重要水電基地,自上而下規劃有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和向家壩四座世界級巨型水電站。四電站從規劃選址到全面建成投產歷經幾代人的砥礪奮斗,河段規劃論證始于上世紀50年代,由于技術、市場等原因,直至本世紀初才開始啟動建設。
一直以來,金沙江水電開發格外受到水電行業的關注。2009年2月24日~3月5日,作為金沙江水電開發質量檢查專家組顧問,82歲高齡的潘家錚院士來到金沙江向家壩、溪洛渡工地,現場考察工程進展和工程質量。而在7年前的一次工作會上,他就曾要求水電工作者抓緊啟動開發金沙江的計劃,還仿陸放翁《示兒》賦詩一首:“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西電未輸東;金沙寶藏開工日,公祭毋忘告逝翁。”
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領域主管領導也高度重視金沙江水電開發建設。早在本世紀之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就曾親自帶隊到金沙江向家壩、溪洛渡兩座世界級巨型水電站調研,協調推動兩座電站核準,出席開工儀式,主持召開建設推進會。他從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高度,對重大水電工程建設格外關心、格外支持。
逝者如斯,孕育著滄海桑田的巨變。自2005年12月溪洛渡水電站首先開工、拉開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的序幕,到2012年11月向家壩首臺機組投產,再到白鶴灘最后一臺機組投產,前后歷時十七載,順利完成四電站建設任務和川滇兩省近34萬移民的搬遷安置,幾代人的夢想和努力,終于使藍圖變為現實。
鑄就“大國重器”
書寫歷史跨越
白鶴灘水電站共安裝16臺自主研發的全球唯一的百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達1600萬千瓦,是水電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國重器”。據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焰章介紹,白鶴灘水電站勇闖世界水電“無人區”,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把我國水電設計水平、施工能力、重大裝備制造能力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標志著我國大型水電工程建設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跨越。
其中,白鶴灘水電站單機容量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單臺機組重8000多噸,機組水力設計、電磁設計、通風冷卻、高性能材料研發應用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近年來,在一代又一代水電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我國水電發展不斷攀登高峰,成為全球“領跑者”。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水力發電裝機容量1590萬千瓦;截至2022年9月底,水電裝機4.06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43億千瓦);水電裝機規模已連續17年穩居全球首位。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野指出,隨著白鶴灘、楊房溝、兩河口等大巨型常規水電,豐寧、長龍山、敦化、梅州、陽江、荒溝、周寧、沂蒙等一批抽水蓄能的投產,新時代水電邁入科學快速發展新階段。他表示,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和技術產業體系,百萬千瓦水輪機組自主設計制造能力獨步全球;電力科技創新從“跟跑、并跑”到“創新、主導”,強勁帶動產業進步和競爭力躍升,激發能源發展動力變革。
水電行業的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將為生態治理和減排發揮巨大的作用。例如,金沙江下游四電站水庫調節庫容達208億立方米,總防洪庫容達155億立方米,是長江防洪體系建設的骨干工程,將在防洪減災、保障水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電站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有力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肩挑“雙碳”使命
支撐清潔發展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逐漸落實,以及能源革命的持續推進,水電在能源系統中的功能正悄然發生變化。張野認為,新時期構建以水電為主導、清潔能源多元化的能源發展新格局是大勢所趨,隨著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多能互補、協調發展將有助于提高水風光等清潔能源的使用量和消納水平。
據悉,水電在能源轉型中的基石作用明顯,不僅生產大量綠色低碳電量,而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靈活調節和儲能作用,能有效抵消風電、太陽能發電間歇性、波動性的不良影響。業內人士表示,“在新時代‘雙碳’背景下,我國水電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要加快推動抽水蓄能發展,更好發揮其‘調節器’‘穩定器’作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水電的功能定位將由傳統的“電量供應為主”轉變為“電量供應與靈活調節并重”。考慮到我國未來電力系統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發展的格局,水電將長期作為承擔靈活調節功能的可靠電源,在實現“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實施路徑上發揮關鍵作用,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新能源電力消納貢獻不可替代的力量。
當前,統籌水風光綜合基地一體化開發已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金沙江等主要流域水能資源豐富、開發基礎好,同時風、光等新能源資源也十分豐富,具備開展水風光一體化的天然優勢。在空間上將流域豐富的水電資源與其周邊富集的風光資源整合開發,通過一體化、規模化開發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是新時期可再生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的必由之路。
據國家能源局透露,未來將以白鶴灘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為契機,依托金沙江流域梯級水電調節能力,通過多能互補、一體化開發等方式,帶動周邊6000萬千瓦以上的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開發,進一步打造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走廊,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