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能建陜西院張冬作為先進代表參加了陜西省委召開的"陜西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動員大會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并被授予陜西省委頒發的"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獎章。此次全省僅有199人被授予"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從2019年5月到2021年6月,在脫貧攻堅戰最吃勁、最關鍵的時刻,張冬放棄都市安逸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任務最繁重、自然條件最艱苦的秦巴山腹地——鎮巴縣碗廠溝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兩年來,他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用腳步丈量"扶貧路",用汗水澆灌"致富花",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忠誠和擔當。
改天換地 貧困村變小康村
鎮巴縣位于陜西省南端,漢中市東南隅,大巴山西部,被譽為陜西省的"南大門",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全縣共有貧困村129個。碗廠溝村位于鎮巴縣長嶺鎮東部,古時候有幾口瓷窯,給周邊的縣鄉做瓷碗,因此得名碗廠溝村。這里遠離公路,離縣城有接近20公里的山路,放眼望去,是層層疊疊的大山和幾畝薄地,全村365戶1197人,貧困戶139戶374人。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碗廠溝村早日脫貧,為所有的村民打造一只能端得住的‘金飯碗’!"剛剛駐村的張冬如是說。
為了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在剛開始入村的半年時間里,張冬踏著泥土,冒著酷暑近百次進入貧困戶家中走訪,逐一了解村情、民情、戶情,掌握一手資料,分析找準致貧原因;他與不同情況的村民代表面談,征求他們對本村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向他們解釋說明扶貧措施,幫助村民了解和融入扶貧攻堅工作;他始終與當地村干部保持深度聯系,互通信息、交流經驗,共謀脫貧大計。他將收集到的第一手資料,根據貧困戶身體狀況、收入來源、貧困原因、子女讀書、增收致富想法等方面進行分類匯總,找準每一戶致貧原因,鼓勵貧困戶擯棄"等要靠"思想,落實落細國家健康、教育、兜底各項政策,引導貧困戶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制定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
現如今的碗廠溝村,人均純收入從2017-2018年度的6788.44元增長至8563.14元,增幅26.19%,2019年底完成整村脫貧退出。2020年10月31日,長嶺鎮碗廠溝村139戶374人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碗廠溝村村容整潔、村貌優美,住房干凈、道路平坦,行道樹噴綠吐翠、房前屋后碩果累累。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干凈的自來水,過去住在山上不通路的269名村民全部搬遷到了新的移民安置點,每天有200多人通過16公里的水泥路前往種植產業園區打工"上班"。
授人以漁 多元增收辦法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貧困戶要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著力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張冬時刻謹記總書記的話,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用心用情幫助碗廠溝村發展產業、增強"造血"功能。
張冬和村"兩委"經過多番調研和分析,對當地的農業結構進行了調整,有效利用幫扶政策,鼓勵并幫助貧困戶大力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協調產業發展資金30萬元,用于扶持碗廠溝村中藥材基地建設。碗廠溝村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基地+園區"的生產模式,村民"流轉費+務工費+分紅"的收益模式,戶均實現增收2000元以上。
碗廠溝村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張冬充分利用消費扶貧、電商等多渠道多平臺銷售村里的優質農副產品,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同時,拓寬了村里農副產品流通和銷售渠道,兩年來累計銷售金額達到35萬余元。
有了致富"法寶",外出務工人員紛紛回鄉創業、就業,興起了回鄉熱潮。在產業扶貧的浪潮下,當地200余戶村民加入了中藥材種植產業,到2019年底,從事中藥材種植人數已達223人,累計年增收119910元。
責任在肩 愿當群眾"貼心人"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碗廠溝村的700多個日夜里,張冬每一件事親力親為,寧愿讓自己多跑路,盡量讓貧困戶少跑路,把共產黨員的初心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竭盡全力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初到碗廠溝村,山里濕氣重,張冬得了濕疹,又癢又疼、日復一日、夜不能寐,又因為經常停電停水,本來需要常常清潔皮膚,只能用濕毛巾擦擦身上然后涂藥,他硬生生的挺了過來。面對當地特色方言,為了避免交流障礙,他認真傾聽做筆記,琢磨咬字發音習慣,逐漸掌握了一口流利的當地方言。
他摸底當地剩余勞動力情況,以崗位培訓帶動就業,與有關方聯系優先向扶貧對象提供就業機會。他組織謀劃為幫扶村修建垃圾池10個,提升幫扶村人居環境,共建當地良好生態環境。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鎮巴縣春季開學延遲,他又張羅著聯系院里為當地貧困家庭學生贈送電腦,實現當地貧困學生疫情期間順利參與在線學習,并主動對接鎮巴縣長嶺鎮九陣小學,捐贈全校教職工教學用具及全體學生文具,實現教學用品全覆蓋。
駐村扶貧兩年里,張冬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和責任擔當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腳踩一片熱土,心系一方村民,真心實意地融入農村,起早摸黑助力扶貧攻堅工作,以造福一方的責任心,干事創業的事業心,踐行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理想,與貧困戶攜手在脫貧致富的小康路上奮力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