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納德是個土生土長的烏干達小伙兒,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為了分擔大家庭的生活壓力,2020年他來到卡魯瑪水電站項目工作。沒有“手藝”的貝納德起初只能干一些體力活兒,但他工作的細心和熱情很快引起了師傅謝龍龍的注意,也有了培養他成為一名水電維修工的想法。
如今,經過兩年多的悉心栽培,貝納德已經是一名維修各種家電都不在話下的專業技工。“這一切都要感謝我的中國師傅。”貝納德笑著說。
跨越萬里的師徒奇緣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家庭生活艱難的貝納德機緣巧合來到了卡魯瑪項目工作,原本相隔萬里的師徒因為工作相遇,開始了一場妙不可言的師徒奇緣。
異國師徒首先要過的便是“語言關”,謝龍龍采取了“現場演示”教學法,他首先親手演示正確的操作方法,再讓貝納德重復他的流程來進行實踐。在徒弟看來,師傅謝龍龍的“實踐大講堂”既生動又實用。隨著兩人日益熟悉,他倆就用當地語、中文、英語三種語言混合交流,慢慢地交流便沒有問題了。
貝納德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親切的稱呼謝龍龍為“龍”,在師傅的傾囊相授下,貝納德一刻不停的學習新知識,從發電機使用到燈具安裝,再到各種電器的維修,他總是最勤奮的那個人。
兩年多來,師徒倆配合默契,作為項目的水電“管家”24小時待命,保證了整個項目生活及工業用水用電正常供給,為項目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有了技能,就有了鐵飯碗”
“30多度的天氣,穿梭在項目各個配電箱之間,一天下來衣服都被汗水浸濕了,但是我的身邊總會有貝納德遞上工具。”談起貝納德,中國師傅謝龍龍滿是感慨。就這樣,謝龍龍一招一式地教,貝納德一點一滴地學,逐漸掌握了各種水電設施修理和維護保養技術。
憑借著中國師傅的“手把手”教導和他自己的踏實、勤快、好學,2021年貝納德正式從一名普通工人轉崗為專業的水電維修工,他的薪酬也較之前提高了很多。
“家里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村的人都很羨慕我在中國電建工作,感謝我的中國師傅,愿意教授我知識,讓我更快地成長,有了技能,就有了鐵飯碗。”貝納德對現在擁有的生活充滿了感激。
貝納德是中國師傅謝龍龍在烏干達十幾個“得意門生”的其中一員,在烏干達的七年時光里,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傳統美德“傳道、授業、解惑”,也收獲了“桃李滿天下”。
“我的徒弟們有的自己開起了家用電器修理店,當起了老板,有的自己做起了師傅教當地電工手藝。”談起自己的徒弟們,謝龍龍滿臉的驕傲。
在烏干達“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人千金,不如傳人一技。卡魯瑪水電站項目致力于推動屬地化管理,高度重視對當地員工的培養,像貝納德一樣曾在卡魯瑪項目工作的烏籍員工達15000余人次,項目部始終秉承著“授人以漁”的理念,通過專業技能培訓、導師帶徒、勞動競賽、優秀外籍員工評選等方式,多措并舉培養了一大批技能人才,其中包括工程師、電焊工、木工、修理工等,讓當地員工真正實現了“學出來、有技術、能致富”。
同時他們也成為了項目生產運營的中流砥柱,不管是前方施工的技術人員還是后方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這些員工在個人獲得快速成長的同時也反哺項目,極大的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進展。
“導師帶徒”“傳幫帶”是工程人的美德,更是工程人打天下的“利器”,在“一帶一路”進程中傳授技術知識,為當地基建行業培養和鍛煉技術人才,無疑是中國海外工程建設者們為當地留下的最大財富。
貝納德和曾經在卡魯瑪水電站工作過的烏籍員工如星星之火散落到烏干達各地,給家人帶去幸福生活的同時,更見證了中烏兩國的深厚情誼,貝納德、謝龍龍和其他的卡魯瑪中非師徒們將繼續扎根這片土地,共同奮斗,共同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