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提升廣大電力職工的安全文化素養,營造電力行業和諧守規的安全文化氛圍,我們研究起草了《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于6月11日前將書面意見以傳真或電子郵件的形式反饋我局。
聯 系 人:張嘉琳
聯系電話:010-66597427
傳 真:010-66022129
電子郵件:dianlianquan@163.com
附件: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
2020年5月9日
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指導意見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提升廣大電力職工的安全文化素養,營造電力行業和諧守規的安全文化氛圍,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現狀
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的內生動力,是全體職工對于安全生產工作的共識,是行業形象的集中體現。隨著新時代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安全文化建設必將成為突破制約安全生產瓶頸的“利器”,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做好電力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了“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加強警示教育,強化全民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的明確要求。2017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推進電力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將“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納入五十項重點任務統籌考慮。2018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先后出臺了電力安全生產、應急能力建設和網絡安全3個三年行動計劃以及風險管控專項行動計劃,對電力安全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再強調、再部署。在一系列政策引領下,電力行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安全是技術、安全是管理、安全是文化、安全是責任”這一基本理念,主動應對新要求、新形勢和新任務,不斷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實現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推動了電力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2020-2025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電力行業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安全文化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從行業層面看,核心價值體系尚未確立,安全文化建設基本規范、標準缺失,不同領域、區域、企業之間的安全文化發展不均衡,安全文化載體相對單一,安全文化傳播體系亟待完善。從企業層面看,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一些基層班組安全意識淡薄,安全文化缺乏延續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嚴重不足,制度規范執行不到位,宣傳教育相對滯后。從職工層面看,安全文化素養參差不齊,安全知識和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安全文化活動參與動力不足,考核評價體系有待健全。在此背景下,提出《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指導意見》,堅持文化引領,注重傳承發展,是推動電力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和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秉承“安全是文化”的思路,以強化安全意識、規范安全行為、提升防范能力、養成安全習慣為目標,創新載體、注重實效,推動構建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安全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全面提升電力行業安全文化建設水平,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和諧守規的安全文化良好氛圍。
(二)基本原則
全面系統。把政府監管、企業管理和職工教育培訓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加強法制建設、強化責任落實、創新科學技術、保障安全投入等手段,形成整體合力。
開放包容。傳承弘揚優秀文化,學習借鑒新興文化,大力促進不同行業、區域、企業間的文化交融,廣泛吸納新思想、新觀念、新技術,結合實際、取長補短,為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注入新動力。
整體協同。凝聚政府、企業、協會以及社會各界力量,形成安全文化建設聯動機制,實現政府引導、企業自律、職工全覆蓋、社會參與的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格局。
形式多樣。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傳播載體,結合行業、地域、企業實際,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電力安全文化,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品牌效應。
(三)主要目標
行業安全:營造和諧守規的安全文化氛圍,維護我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為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和國家安定團結、繁榮昌盛提供可靠電力供應。
企業安全:逐步建立電力安全文化建設責任體系、培訓教育體系、管理監督體系、考核評價體系等,把安全文化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企業安全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職工安全:加大宣傳教育、學習培訓力度,使安全理念轉化為行動自覺,使安全文化入腦入心,使安全技能切實提升,充分發揮安全文化的引領、凝聚、輻射作用,為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5年,電力安全文化理論體系初步成型,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管理機制、評價體系、誠信體系相對完善,電力安全文化成為行業監管、企業管理的“軟抓手”,職工安全文化素養穩步提升,電力安全文化社會共建格局基本成型,電力安全生產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電力安全文化產業初具規模,打造一批科技型、創新型電力安全文化基地,打造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力安全文化產品,打造一批百姓喜聞樂見的電力安全文化作品。
三、實施路徑
(一)重點工程
1.電力安全文化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工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提出符合新時代鮮明特征、切合我國電力行業實際的安全文化核心價值觀和主要建設載體。
2.電力安全文化組織機構建設工程。完善政府、企業、社會等層面的電力安全文化組織機構,根據發展戰略、工作實際和職工需求,成立安全文化建設管理組織并根據實際制定詳細規劃、流程、職責等,實施安全文化建設、評估、宣傳等工作。
3.電力安全文化傳播體系建設工程。完善交流機制,搭建傳播平臺,促進安全文化融合與創新,積極拓展國際交流通道,使先進安全文化“走進來”,讓優秀安全文化“走出去”,服務我國國際能源戰略。
4.電力安全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建設工程。培育一批安全文化建設示范基地,引導社會資本力量,推動安全文化產業化發展,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孵化安全文化創新產品。
5.電力安全文化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工程。加強安全文化專業人才建設,扶持建設一批行業急需、特色鮮明、技術領先、制度創新、引領電力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端智庫,凝聚各個領域的專業機構力量,加強電力安全文化理論研究,搭建平臺、推廣成果。
6.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創建工程。探索建立電力安全文化創建評價標準和相關管理辦法,形成具有電力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設框架,鼓勵電力企業培育一批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打造文化品牌,樹立行業標桿。
(二)主要任務
1.打造電力安全文化體系。出臺電力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基本規范,探索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發展路徑,不斷完善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評價體系等,健全完善“和諧 守規”的電力安全文化體系。
2.強化電力安全文化建設保障。強化組織保障,按照統一規劃、自上而下、整體推進的模式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強化經費保障,為安全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環境。
3.開展電力安全文化建設評估。跟蹤安全文化發展方向,推動建立融合企業安全生產指標、電力可靠性指標、電力人才發展指數等現有各類指標的安全文化發展指數,掌握安全文化建設情況。建立安全文化監督評估機制,出臺安全文化建設評估標準,提高評估體系運行質量。
4.開展電力安全文化建設交流。征集電力安全文化建設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組織專家系統梳理、研究、總結、推廣,著力搭建電力安全文化交流平臺,共同繪制新時代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發展藍圖。
5.開展電力安全文化宣傳教育。以主題宣講、知識競賽、文藝創作、征文比賽、文化論壇、榜樣選樹、陣地建設、警示教育等為載體,廣泛開展安全文化宣傳、教育、培訓活動,推動電力安全文化繁榮發展。
6.強化電力安全文化技術支撐。充分挖掘5G、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匯集安全文化制度數據庫、教育數據庫,暢通分享渠道,建立安全文化生態圈,打造電力安全文化大數據平臺。
7.加強電力安全線上培訓。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打造電力安全文化培訓云課堂,為廣大職工提供有干貨、有樂趣的精品課程,有效利用“排行榜”等手段,激發學習熱情。
8.建設電力安全文化信用體系。明確信用體系的內容維度、衡量標準和應用范圍,通過社會輿論、價值取向、道德評判等方式規范信用活動;建立電力安全生產承諾機制,實施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
9.加快電力安全文化成果孵化。推動建設一批專業化程度高、科技創新力強的電力安全文化產業基地,完善扶持激勵政策,加大人才引進與培育力度,促進產業優化與成果轉化。
10.加大電力安全文化資金投入。鼓勵通過設立電力安全文化公益基金等形式,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引導職工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提升全行業安全文化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電力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制定總體目標和具體措施,抓好評估檢查,確保取得實效;將安全文化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與全局工作同部署、同推進。
(二)加強隊伍建設。根據工作需要,設置電力安全文化建設組織機構,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不斷改進電力安全文化建設方式、方法,有效提高電力安全文化建設質量和水平。
(三)加強資金保障。拓寬投入渠道,形成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共同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為安全文化發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確保安全文化研究、教育、傳播活動有序進行。
(四)加強宣傳引導。對電力安全文化建設進行不定期主題宣傳、典型宣傳,保持全社會對于安全文化的“關注度”,營造和諧守規的良好氛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