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兩會期間,小新將持續推出“兩會國企新聲”欄目,一起見證中央企業和地方國資國企的兩會代表、委員,如何就科技自立自強、鄉村振興、穩就業保民生、“碳達峰”和“碳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熱點話題,建良言獻良策開啟履職之旅。
今天,小新為您分享“兩會國企新聲”第三輯——《自主創新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數字化轉型打造新經濟增長點》。
關鍵詞一:自主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重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以自主研發打造國之重器
高端裝備制造是制造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具有技術知識密集、附加值高、成長性好、關聯性強、帶動性大等特點,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重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表示,在新發展階段,要堅持重大高端技術裝備自立自強,加快組建國家大型鑄鍛件技術創新平臺,進一步提高我國重大高端技術裝備研制能力,以自主研發打造國之重器,以創新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我國高端制造業存在的短板,劉明忠表示,急需建設國家大型鑄鍛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滿足產業創新重大需求、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攻克轉化一批高端重大裝備制造產業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這對推動裝備制造業邁向中高端、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科技創新不僅需要大批技術專家,也需要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和能工巧匠。對此,劉明忠建議,進一步促進技術人才與技能人才融合發展,重點建平臺、抓載體。劉明忠表示,要加強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高校、院所溝通合作,如聯合成立創新聯盟、“校企協作創新平臺”等,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黨委書記馬杰:加速實現國防領域科技自立自強
自主創新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始終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造“能打仗、打勝仗”的高科技武器裝備,提升空天防御戰略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黨委書記馬杰表示,武器裝備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買不來也換不來,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國防安全。
“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據國家安全形勢和發展利益的新變化,持續深化空天防御體系研究,堅持體系化發展,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不斷推進由交裝備向交體系能力轉變,帶動了航天防務產業能力整體提升和快速發展。
馬杰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將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堅持創新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將二院建設成為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世界一流安全防務企業,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一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全文:充分發揮大型骨干國企作用 提升自主創新水平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我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中央企業的科研院所擁有大量科技創新資源和技術積累,承擔著關鍵行業的技術創新,是承擔國家重大技術創新和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的骨干力量。
經過調研,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一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全文建議,在國家基礎研究,特別是在產業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中,充分發揮大型骨干國有企業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大型國有企業中的科研院所牽頭組織開展國家層面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作用,提升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水平。同時,李全文還針對當前我國應急管理裝備方面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提出了加快自主創新,推進應急管理裝備能力現代化,及進一步加大公共安全科技研發投入,體系化思路加大裝備標準化建設等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王巍:完善成果分配機制 助力企業科創闖過“人才關”
3月5日下午,江蘇省代表團在駐地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江蘇省鎮江市代表團的王巍參加審議并發言。
王巍是一名來自鎮江的基層代表,他所在的企業是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作為一名來自企業的基層代表,王巍自然對報告中提到的“各級政府要繼續優化和落實減稅政策,強化就業優先;繼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延續執行研發費用優惠等政策;繼續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內容十分關注。他說,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這正是我們航天企業最關心的。
王巍表示,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關鍵是強化科研創新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目前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受體制機制約束,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受限等問題突出,導致高精尖人才招引難,留住人才更難。因此,他提出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對高科技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改革能夠給與更多的政策支持,解決好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上的“瓶頸”問題,下沉創新成果收益權,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核心人才中長期激勵機制,運用薪酬+股權激勵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干人員并充分激發其創新創效潛能。
關鍵詞二:數字經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明:發力智慧農業 促進鄉村振興
發展農村農業,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鄉村,激活發展新動能。近年來,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積極開展5G智慧農業項目探索,在廣東省21個地市同步推進“5G+平安鄉村”項目。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明提出關于加快發展智慧農業的議案,建議政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選擇基礎較好的農業產業園區,開展智慧農業全產業鏈創新,打造示范園區,以點帶面規?;茝V。
“借助5G、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感知、精準管理和智能控制,提高農業生產的精細化、高效化及可持續發展。”魏明說。
魏明表示,發展智慧農業、打造平安鄉村,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必備條件。廣東移動將持續完善農村地區的光網覆蓋,在行政村“村村通光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然村的覆蓋度,為鄉村信息化應用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他還透露,隨著700MHz 5G網絡的推進,5G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將顯著增強,今年部分農村地區的群眾將在家用上5G。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范秉衡:加快數字長江建設 發揮黃金水道作用
長江是我國水上交通最繁忙的航道,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的主骨架。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范秉衡認為,目前,長江航道正在實施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信息化技術革命?,F代化的長江航道需要科技創新,智慧引領。進一步加快數字長江建設,對航運安全、效益提升以及對我國其他內河建設,將起到引領和啟示作用。
范秉衡指出,目前數字長江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存在信息孤島現象。二是分段實施帶來技術標準差異,對不同系統間數據互享、信息互通、服務互聯造成影響,不利于后期標準化管理。三是數字長江示范應用推廣不足,技術水平亟待提高,難以支撐現代航運管理。
范秉衡建議,全面加快數字長江建設,加快推進新基建的部署及落地,由交通航運、水利等部門聯合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協同,聯合長江沿線各省市政府部門,以及信息服務商、設備供應商、系統廠家等多單位,建立縱向有分工、橫向有協同的工作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石玉東:推進能源互聯網建設
我國能源結構正在向清潔化、低碳化、多元化轉型。能源互聯網能夠促進能源綜合協同利用,降低能源供給成本,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全國人大代表、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石玉東指出,“十四五”時期,新能源會進一步大規模發展,其高效利用面臨挑戰。能源互聯網能夠提升新能源利用率,保障客戶在市場機制下自由選擇更經濟的能源,是全社會綜合能效提升的重要手段,需要在節能提效、需求響應等技術領域進一步探索。
石玉東今年準備了一份關于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的議案。他建議,加快能源互聯網建設,進一步拓展5G技術優勢,構建基于新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的新型能源服務體系,實現綜合能源數字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董事長劉飛香: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區塊鏈建設
工程機械作為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建設的保障,是大國重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和產業鏈的調整,我國工程機械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比如,因上下游產業鏈信息不透明、生產實施變更頻繁、工程機械產業鏈長導致產品服務效率低等問題。
劉飛香建議,構建工程機械行業產業區塊鏈,推動相關企業上鏈,建立高效協同生態。具體而言,可由政府指導,高校、區塊鏈公司、國內大型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大型物流企業等牽頭成立工程機械產業區塊鏈聯盟,負責工程機械產業區塊鏈的標準、模式研究,制定產業區塊鏈數據規范、應用規范、智能合約規范、信息安全規范等,并協調聯盟事務;由聯盟組織建設權威的跨機構、跨地域工程機械產業公有鏈,建立從原材料、配件、制造環節到客戶和售后服務過程的公有鏈生態體系;鼓勵全產業鏈采購、物流、生產、質檢等業務上鏈,構建企業間、用戶間互信支撐平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數字經濟提速,今年有望新建5G基站70萬個
中國5G新基建及應用正在明顯提速。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產品中心總經理張云勇提交了兩份關于5G的提案,他表示,疫情使得中國5G新基建以及數字經濟提前了6-7年,今年中國有望再新建5G基站70萬個左右。
目前國內已開通近72萬個5G基站,約占全球七成。張云勇表示,現在已經實現了地市級以及300多個城市的主要熱點全覆蓋。今年,一方面,中國聯通會進一步優化城市的5G覆蓋,另一方面,中國聯通會推動5G延伸到一些縣域甚至鄉鎮的熱點,推動旅游、高鐵等場景的覆蓋。
目前鄉村等人口并不密集的地區仍是5G的盲區。張云勇表示,首先,對此不能簡單“一刀切”,說是鄉村沒有5G的需求,實際上很多鄉村對于5G存在著非常旺盛的需求。5G融合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推動農業現代化高速發展,解放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張云勇建議,在一些偏遠山區,可以考慮通過更低的頻段來降低部署成本,比如,四家運營商共享700MHz頻段,共建共享一張網絡,可極大降低網絡部署成本和建設難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