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分散式風電發展一直低于預期,即便國家能源局在2018年發文釋放出強烈的鼓勵信號,分散式風電行業仍是不溫不火。如今,行業發展正逐漸由“三北地區和中東南部地區平分秋色”轉向“中東南部低風速地區一枝獨秀”。
在前不久召開的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集中式風電尚未開發建設完畢的情況下,企業不會“扔了西瓜撿芝麻”,并且,分散式風電還面臨手續繁瑣、成本高、融資難等諸多挑戰。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分散式風電規模化發展仍難有大的起色。
分散式風電裝機占比不足1%
2019年,各地分散式風電核準出現了“爆炸式”增長,但截至當年年底,在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1億千瓦中,分散式風電裝機占比不足1%,而同期分布式光伏占光伏發電總裝機的比例已超30%。
不過,也有不少業內人士非常看好分散式風電。數據顯示,我國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未來技術可開發規模接近10億千瓦,但現在開發比例僅為11%,開發潛力巨大。
在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產品經理常春陽看來,“十三五”風電發展趨于南北兩線共同發展,新建規模基本相當。“‘十三五’期間,三北地區依托特高壓配套項目和綜合能源大基地項目,形成了風電規模化效益。但中東南部分散式風電項目受資源開發成本高制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非技術成本亟待降低。”
“目前正是分散式風電‘練好內功’的時候,應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分散式開發的門檻。”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級產品市場經理黃小雙在2020北京國際風能大會分散式風電發展分論壇上表示,“經過今明兩年的搶裝后,大家注意力肯定會轉移。2022年以后,分散式風電將會迎來一個新藍海時期。”
規模化發展電面臨諸多挑戰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幾年分散式風電發展速度雖然明顯加快,但要形成規模化仍需時日。無論是與集中式風電比,還是與分布式光伏項目比,分散式風電項目都存在諸多短板。
首先,手續繁瑣直接限制著分散式風電發展。分散式風電項目從2018年國家出臺鼓勵政策到現在,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服務,安裝兩三臺風機的審批手續和集中式風電開發審批程序基本相同。
其次,從成本來看,項目單位千瓦技術成本及非技術成本較高。目前分散式風電難有規模化效益,塔筒、基礎建設、吊裝施工等諸多環節難以攤銷。此外,風機在不同區域、不同點位、不同環境的性能要求不同,但分散式風電產品解決方案與開發資源耦合性不足。
再次,從融資、交易角度來看,分散式風電小且散,直接造成項目融資渠道不暢。不少分散式風電項目與目前收購方市場主流訴求匹配度低,直接造成項目流動性差,資本退出渠道受限,電站資產的金融屬性被極大削弱。“分散式風電項目建成并網之后,一種是開發商自己持有,一種是轉讓、退出。雖然企業可以不行使退出權力,但因為交易不活躍導致退出渠道受限,會給開發商帶來極大困擾。”華能天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風電金融業務部負責人閆春濤直言。
應構建區域性分散式風電生態圈
針對分散式風電發展遇到的痛點,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影響因素差異較大,需根據具體場景定制解決方案,也需要從政策、技術和模式上創新和變革。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營銷總監李彩球建議:“產業鏈企業,包括主機企業、設計院、基礎施工企業、吊裝裝備及安裝企業,亟需共同探討分散式項目低成本建設系統解決方案。”
“但目前市場上具備資源整合能力的開發商不多。”閆春濤表示,“為此,我們在國內新能源領域精耕細作,不斷構建風電產業生態圈,提出了村村通、廠廠通和路路通的模式。”
閆春濤介紹,村村通是指同一行政管轄區域下村落和村落之間,通過分散式風電項目的統籌規劃、開發、建設、并網,實現區域清潔能源互聯互通。“我們正在山東省探索村村通模式,計劃2021年建設涉及兩縣40個鄉鎮、辦事處,58個獨立項目的規模化分散式風電項目。通過村村通、廠廠通、路路通可以真正解決分散式項目目前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小散慢問題,解決開發商非常頭痛的融資問題。”
黃小雙認為,分散式風電終極模式是社區風電。“中國有69萬個行政村,如果每個村安裝2臺風機,可實現分散式風電蓬勃發展。探索分散式風電開發新模式可結合縣域經濟。例如,在某貧困縣開發5萬千瓦分散式風電,縣政府所屬投資企業或者集體企業可以靈活地以土地、產業基金、扶貧基金等形式參與進來,結合開發商在技術、資金、建設、運維等方面的優勢,成立合資開發公司,按股份比例分成。屆時,實現分散式風電新藍海指日可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