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時值建黨99周年之際,國網莊浪縣供電公司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七一巡禮直播》節目。在觀看過程中,有一個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1935年9月,毛澤東、周恩來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向迭部縣臘子口挺進。臘子口隘口上面寬約30米,下面寬6、7米,兩面都是直插云霄的百丈峭壁。向東南、西南方向延伸而去的崇山峻嶺在此合攏起來。兩峰之間奔騰著水深流急的臘子河,河上橫架著半米寬的小木橋,連接著兩面山腳的小路。要進入臘子口,必須經過此橋,遠近再無別路。
當紅一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和參謀長左權,率領紅一軍團抵達臘子口時,國民黨陸軍新編第十四師師長魯大昌,已在此重兵設防,為扼守臘子口部署了兩個營,修筑了牢固的兩道防線和工事,特別是東南山腰上的幾個大碉堡和無數火力點居高臨下地控制了小橋隘口,簡直連只小鳥都很難飛過,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9月16日傍晚,二師師長陳光傳達了毛澤東從黑多村打來的電話,命令:一定要在天亮前攻下臘子口!于是,林彪、聶榮臻、左權和紅二師的首長們,立即冒雨趕到前沿陣地視察。在連續5次猛攻小橋隘口而未能獲勝的情況下,子夜11時,林彪、聶榮臻忙返回黑多村,向毛澤東詳細報告了紅四團發動進攻的情況。如國民黨增援部隊在天亮時趕到,將會使我軍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毛澤東心急如焚,一直拿著電話筒,連續向紅四團下達誓奪臘子口的指令。
原來,至晚12時,擔任主攻的紅六連發動了五次猛攻,只因路窄施展不開兵力,故難以沖過小橋,便暫停了進攻。在小溪以南的松林里,團營首長立即召開黨、團員火線動員大會,進行再戰動員。
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再次詳細觀察地形后,發現敵人在峽谷兩邊的頂上并沒有布防。或許敵人覺得,這樣幾近垂直的懸崖,紅軍根本就不可能爬上去。
紅軍決定,派出一部分部隊攀上懸崖迂回到山頂,從上面攻擊敵人的碉堡和機槍陣地,配合下面的正面強攻。
可這懸崖又怎樣才能攀上去呢?
就在這時,一位苗族小戰士自告奮勇,說只要給他一根帶鐵鉤的長桿,他就能爬上崖去。傍晚時分,小戰士借助長桿和石崖上的裂縫、樹根、灌木等慢慢爬了上去。登上山頂后,他放下繩索,其他紅軍戰士帶足了手榴彈,借助著繩索爬了上去,借著夜色朝敵軍陣地迂回。
然而,當我軍趕到敵人的碉堡上方時,扔出的手榴彈卻被巖石彈開,無法炸開碉堡。情急之下,那位苗族小戰士,將手榴彈綁在身上,朝著敵人碉堡方向縱身一躍。碉堡炸開了,而小戰士卻獻出了年僅17歲的生命。
黎明時分,紅色信號彈劃破夜空,下面發起了強攻,山頂的紅軍,向敵人陣地雨點般地扔出了手榴彈,國民黨守軍兩面受敵一下亂了陣腳,紅軍乘勢攻下了山口。
臘子口戰疫是軍事史上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著名戰疫,也是紅軍長征進入甘肅境內最關鍵的一仗。臘子口戰疫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企圖阻止紅軍北上抗日的陰謀,為黨中央和紅軍陜甘支隊北上打開了通道。
臘子口戰疫勝利了,那位為臘子口大捷的“功臣”——苗族小戰士,卻永遠留在了臘子口的大山中。
據說,他出生在云南,隨母親討飯到貴州,又隨部隊到四川,大家都叫他“云貴川”。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云貴川”的真實姓名。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那些為中國革命勝利付出生命的英雄,還有名不見經傳的英雄們,沒有你們,哪有今天?共和國的先烈們,祖國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后世子孫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正是因為無數舍生忘死、勇于獻身、奮勇爭先、前赴后繼的革命先烈,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強大的祖國!
習近平總書記談黨員干部要“關鍵時刻沖得上去”,我想,那位忠骨埋于臘子口的“云貴川”,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安息吧,共和國的先烈們!
向您致敬,共和國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