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的東南邊,有個舍林村。到了村里再往東走,就能看到一片靜謐的樹林。500千伏興安變電站坐落在此。這里也是興安供電公司興安運維班常年駐守的地方。3月19日,興安運維班值班員王大剛和趙楓在站內開展例行巡檢,檢查斷路器開關有無異常,確保站內設備安全運行。
興安運維班成立于2013年3月15日,現有成員16人。他們管轄興安地區1座500千伏變電站、2座220千伏變電站和5座66千伏變電站,主要負責變電站的日常運維及停送電倒閘操作等。
堅守崗位 保障變電站安全運行
興安變電站是興安盟第一座500千伏變電站,連接著黑龍江電網、吉林電網以及±500千伏伊敏換流站,是興安地區的樞紐站,也是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三省(自治區)和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興安盟三地的重要電力外送通道。
該站自2011年投運以來,未發生安全責任事件。日常工作中,興安運維班成員認真開展日常維護和巡查工作,及時發現站內缺陷和隱患,并第一時間上報處理,保障了站內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班組成員除了每3天開展1次例行巡檢,還會定期開展全面巡檢和特殊巡檢。2020年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部分班員滯留在外地,無法返回變電站工作。班員范長華從2月底開始,每天值守在興安變電站。3月30日,已經值守了1個多月的范長華和同事鄭錫才對興安變電站開展全面巡檢。在排查過程中,他們發現有一個斷路器的壓力值較低,便第一時間通知檢修人員處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斷路器所在的母線將會跳閘,影響500千伏扎興2號線的供電。
2016年1月,220千伏前旗變電站臨近投運。當時興安地區的氣溫低至零下三十多攝氏度。西北風像刀子似的刮得人臉生疼。興安運維班的全體成員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查看設備出廠資料,檢查變電站的消防措施是否到位。在變電站投運過程中,他們共審核工作票26份,完成倒閘操作2215項,順利完成了投運工作。220千伏前旗變電站投運后,滿足了科右前旗工業集中區及周邊地區客戶的用電需求,改善了興安電網網架結構,提高了當地的供電可靠性。
2021年年初至今,興安運維班對8座變電站開展例行巡檢76次、全面巡檢32次、特殊巡檢30次,保證了站內設備穩定運行。
持續創新 提升工作質量效率
2021年3月17日,在興安變電站設備區,興安運維班變電值班員韓瑋岐操控著一臺巡檢機器人沿著預設路線,采集站內主變壓器的氣體壓力值、溫度、濕度等數據。興安變電站占地面積6.6萬平方千米,巡檢任務繁重。2018年8月,為提升工作效率,班組成員王大剛、趙楓成功研發出智能巡檢機器人。機器人巡檢一次興安變電站只用2個小時,比過去人工巡檢縮短了3個小時。
班組成員還積極開展質量管理課題攻關。2015年8月,220千伏八連變電站建設期間,范長華和同事發現變電站內需要用到多種類型的線纜。而傳統的線纜收納裝置大多通過繞卷裝置收納,不方便拿取和整理。范長華與班組成員一起,查閱線纜收納裝置的相關資料,嘗試自行設計。2016年2月份,班組成員研發出便于固定線纜的線纜收納裝置,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9年10月的一天,班組成員張艷斌在監護電氣試驗人員開展母線耐壓試驗時,發現試驗人員需要拉起開關柜內的絕緣擋板,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觸碰到帶電設備。于是,張艷斌與試驗人員溝通,和他們一起研究改進方案,設計出一款封閉擋板開啟裝置,讓試驗人員的試驗過程更安全。
搭建機制 激勵青年快速成長
為了讓班組成員向身邊的榜樣學習,興安運維班在班組活動室設置“陽光班組,溫馨小家”展示欄,張貼近年來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勞動模范、技術能手的先進事跡,鼓勵班組青年員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班組還推行了“師帶徒”機制。2014年,深耕變電運維專業30年的王學軍和2013年入職的單海彬結為師徒。培訓第一天,師父王學軍就拿給單海彬一張興安變電站的一次設備圖,讓他依據圖紙內容逐一熟悉站內設備。每隔一段時間,王學軍就向徒弟提問,檢驗學習成果。王學軍還督促單海彬學習安規,培養單海彬的安全作業意識。逐漸地,單海彬掌握了變電設備的故障研判及事故處理方法,積累了變電設備運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2016年,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單海彬獲興安供電公司先進工作者稱號。
鄭錫才是一名有著豐富檢修經驗的老員工。2015年。鄭錫才和2014年入職的杜曉明結為師徒。剛入職時,杜曉明經常跟在鄭錫才身邊,仔細觀察師父的每一個操作,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下各種注意事項。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杜曉明熟練掌握了運維、檢修變電站的各項技能。2016年,在國網蒙東電力變電運維競賽中,杜曉明獲第一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