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冬”變“忙冬”,項目不停工。
連日來,全區各地加緊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奮力沖刺年底全區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突破9000萬千瓦的目標。
11月5日,華能蒙東伊穆直流阿榮旗2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臺風機并網發電。作為阿榮旗首個220千伏并網的風力發電項目,項目投運后,年發電量將達5.5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17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4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91噸,減少煙塵排放19噸。
11月13日,由內蒙古超高壓供電公司承建和運維的谷山梁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系統及2號、3號主變投產工作順利完成。作為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配套項目,該工程建有3回220千伏線路連接蒙西基地庫布其光伏站,可以滿足20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并網送出需求。
11月21日,京能查干淖爾電廠風光火儲氫示范項目阿巴嘎旗3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臺風機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將風能、太陽能、火電、儲能、制儲氫技術高度集成的第一批大基地項目。項目投運后,年上網電量達8.4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約26.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5.66萬噸。
11月24日,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2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標志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20萬千瓦光伏220kV送出工程項目正式運行。該工程是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重要的配套送出工程,投產后每年輸送綠電2.6億千瓦時,年節約標準煤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萬噸。
11月25日,興安盟二期200萬千瓦風電項目升壓站一次帶電成功,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全面調試階段。作為國家下達的第一批以“沙戈荒”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之一,該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超60億度,等效年節約標準煤約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4萬噸。
11月30日,內蒙古能源集團東蘇巴彥烏拉10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臺風機成功實現并網發電,標志著該項目已具備發電和輸電的基本條件。該項目全容量并網投運后,預計年上網電量28.64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85萬噸,減排煙塵0.02萬噸/年、二氧化硫約0.09萬噸、二氧化碳256萬噸,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可觀。
“隨著東蘇巴彥烏拉100萬千瓦風電項目正式并網調試,標志著全區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8000萬千瓦,有望躍升至全國第一。”自治區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放眼北疆大地,一個個前景廣闊、效益可期的新能源大項目、好項目正快馬加鞭掀起建設新高潮,為內蒙古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摁下“快進鍵”。
“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這是2021年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兩率先”“兩超過”目標。如今,內蒙古正錨定“兩率先”“兩超過”目標任務,全力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推動內蒙古由化石能源大區向清潔能源大區加速轉變。
尤其是今年以來,全區上下聚焦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的目標要求,鉚足干勁、快馬加鞭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今年前11個月,全區新增新能源裝機量19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勢頭強勁的新能源產業正成為拉動內蒙古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
前不久,《內蒙古自治區新能源倍增行動實施方案》印發實施,明確提出,立足自治區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體系,努力構建綠色低碳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大新能源技術研發力度持續創新突破。
按照規劃,內蒙古將以2022年為基準年,力爭2025年實現新能源規模、新能源質量倍增,新能源帶動效益倍增,新能源科技創新能力、風光氫儲電裝備制造產業鏈倍增;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容量超過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
目標已定,使命在肩,內蒙古發展新能源產業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風正勁,未來可期。(康麗娜)
轉自:內蒙古日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