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匯處冉冉升騰的水汽,與樂山環保垃圾發電廠房內散發的熱氣,交融,碰撞,釋放出建設者們奮斗的力量和勞動的熱情。
看!建筑工地棚吊密林、熱潮涌動,主廠房、梁柱的改造建設初見成效。
聽!廠房車間設備運轉、轟鳴不息,垃圾原料正源源不斷地投入處理機,燃燒能量。
作為樂山第一個環保垃圾發電廠的改造工程,山東電建四川公司將對原有的廠房結構基礎進行加固改造,以滿足日處理垃圾600噸的提升需求。
改造現場熱火朝天,施工建設脈搏強勁,質量齊飛,大有奮進之勢、拼搏之志。
高歌猛進,打響第一槍
位于樂山市市中區茅橋鎮迎陽村的樂山環保垃圾發電二期項目,是一個改造提升工程。還未入場,項目部就得面臨交叉作業、帶電作業等固有困難。
為此,剛組合成立的項目班子,提前碰頭、謀劃,結合可預見的重難點、風險點,編制、優化了詳細的項目策劃書。
然而,現場情況錯綜復雜,方案調整一改再改,雖有周密的預判,但項目建設過程中,還是要“以萬變應萬變”。
2月25日,項目開工不久,在進行鍋爐基礎施工時,業主要求將原來加固方案中的做漿處理改為做樁處理,以增加鍋爐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還把節點完成時間提前了1個月。
晴天霹靂!時間短了,方案變了,擺在項目部面前的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正當項目部士氣低下時,果敢、爽利的項目經理喻艷紅快速從困境中尋找出路,堅決表示:“再難也要上,再忙也要搶。”
第一時間,項目部必須解決破除時間的難點。原定的人工破除,耗時30天,已完全超出現實狀況,急需更簡化、優化的方案。
“在市政領域熟用的高空線型切割法,怎么樣?”一句話砸開了沉默的現場。班子成員興奮不已,立即測算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可行!
最終,在14米層的高空,切割機狠狠地切開樓板,項目部僅用3天的鏖戰,完成了破除作業面。
與此同時,時間正一分一秒地流逝,時間如何擠,工期如何搶,項目部按下“快進鍵”。
喻艷紅主動擔當,帶領項目人員連續通宵15天,“白+黑”連軸運轉。2臺破碎機、1臺挖機、2臺運渣車同時運行,石料、制筋、土方、混凝土等工種人員輪流交替,“換人不換機”,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時間拼搶賽。
3月15日,項目如期完成第一個里程碑節點,業主極力贊嘆,在感謝信中寫道:“項目部發揚‘敢打敢拼’的川電精神,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成果,贏得公司上下的高度認可。”
此后,一路開掛:6月9日,完成冷卻塔施工;6月15日,完成汽機施工;7月20日,完成煙囪施工……
一項項節點目標提前完成,一個個改造點位完美呈現,樂山項目部用飽滿的熱情和奮進的姿態,展現了“開工即決戰”的沖鋒!
一往無前,拼搏者必勝
攻堅克難的戰斗已經打響,目標就在前方,只有勇敢的戰士,才能取得勝利。
由于改造工程的特殊性,項目一進場,一期工程就在正常運轉,防電、避電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鍋爐基礎施工,要避免帶電設備機組沉降。因此,項目部必須在施工前期,對配電室、電纜溝進行臨時地基加固。
增加人工、機器投入,增加交叉作業工序,增加工期時間,增建防護棚,一系列額外的操作,給建設工作帶來更繁重的作業量。
“改造工程不同于新建,交叉作業的問題不必避免。”喻艷紅將所有困難一并笑納,將重重的壓力化作源源的動力,投入到建設之中。
4月初,一車車來自于樂山6個縣區的垃圾,紛紛運往垃圾倉。而施工面正進行到拆除垃圾倉構筑物、改造垃圾斗地腳螺栓階段,8米層高的垃圾倉里,臭氣熏天,臭氧濃度極高,讓人無法承受。
喻艷紅和項目總工張浩一走進垃圾倉,就頓時感到“呼吸急促,全身沒一塊地方不散發臭氣”。
于是,項目部調整工作時長,要求每半小時換班換人施工,并給施工人員配備防毒面罩和防護服。
一切準備就緒,第一批次的5名勇士挺進倉內。雖然穿戴著防毒面罩、防護服極不便于施工,但勇士們還是咬牙克服,硬挺了下來。
脫掉防護服,汗水一滴滴掉到地上。第二批次7名勇士再接力戰斗,第三批,第四批……一星期后,項目部完成垃圾倉的移交工作。
“沒有什么做不到,我們的團隊,有技術,有毅力,有信仰,有不服輸的干勁。”喻艷紅把這次的前進形容為“眾志成城”。
受感于項目部的出色表現,5月15日,業主再次寄信公司,表揚項目部夜以繼日的作業方式,確保了項目最終目標的實現。
他山之石,鑄精品之路
項目渣坑的柱子加固,需要先挖土,再制模、澆筑,最后加固成型。然而,要想在寬1.8米,深4.5米的柱內挖土,則容易引起土方垮塌。
“有啥子好辦法?”沖鋒階段,有任何的停歇動作,都讓喻艷紅心急如焚。她再次召集項目人員頭腦風暴,就防土方垮塌問題,尋找新的破解之法。
“繼續借用市政工程的沉井支護法吧!”
眾人開始討論技術的原理、方案的可行性,漸入佳境后,喻艷紅一拍桌子,“就這么干!”
于是,一名工人向下挖土,每開挖一米,便在柱子的四周加固一塊鋼板,護住土方回填。一天一米,五天時間,項目部成功挖開了加固的口子,隨后的工作,水到渠成。
借用其他領域的成熟技術,解決電建施工的現實難題,樂山項目部活學活用,不斷嘗試,在加固房梁時,繼續采用市政工程的逆作法操作。
由于工期逼近,業主要求盡快安裝鍋爐,項目部突發奇想,以逆作法的思維,打算從上往下加固施工。
“按常理來說,都是從下往上修,我們這次是破天荒來了一次逆勢而為。”張浩介紹說,這一思路,讓項目人員既興奮又謹慎。興奮的是,工期問題終于找到口徑解決,而謹慎的是,這一嘗試對在場所有人員來都屬首次,而且房梁的承重、數量都得重新計算。
經過科學的論證,嚴謹的計算,項目部再次在“不可能解決”的困難前,表現出大膽的創新和突破的能力。
將原來0.3米×1.0米的房梁,增大為1.5米×1.9米,原來0.4米×0.7米的房梁,增大為1.6米×1.0米;因為是從上往下施工,梁的承重力必須加大,項目部又在原計劃的10根縱梁上,新增加了2根,以保證整個建筑的安全。
現在,樂山項目已經迎來尾工,盡顯成效的民生工程,也即將為綠色生態、環保生活釋放無窮能量。
那些挑燈夜戰的身影,那些勇往直前的堅守,那些激情碰撞的創意,都將在這一根根梁架間、一樁樁石柱中、一座座車間里,沉淀,勃發。
綠野蒼蒼,翠谷幽蘭,代表著“綠色”和“潔凈”的環保工程,將在樂山的三江匯合處,久久傳訴那一群建設者們的奮進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