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于國于企,意義非凡。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中國水電八局也迎來了自己的70周歲生日。
2022年,水電八局的綠色砂石產業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東西南北中”的全國布局基本形成。
在東部的長江之畔,長九新材料工程項目正在源源不斷地向碼頭輸送著綠色砂石骨料;在西部的青藏高原,尼洋河砂石加工場內氣膜成品料倉堆得滿滿當當;華北的京畿大地上,雄安項目一輛輛裝滿砂石骨料的礦卡正向雄安新區進發;在華中的湖北黃岡,長崍綠色礦山項目的工程建安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即將全面投產;而在華南,廣東省陽西縣鳳凰嶺項目也正揚帆起航,以昂揚的姿態扎根粵港澳大灣區!
華夏大地,奮斗正酣;大江大河,奔騰不息。“東西南北中”全國布局的圓滿形成,經歷了六度春秋,才使得藍圖變為現實。這根植于水電八局70年底蘊的積累,也得益于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與領航,更得力于水電八局綠色建材團隊這支鋼鐵之師持之以恒的艱苦奮斗與永不停歇的創新進取。
正所謂“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八局綠色砂石產業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懷揣如芒在背的緊迫感,認真去回顧總結這支鋼鐵之師為什么能?什么是需要繼承發揚的?什么是亟待改善革新的?唯此,方可真正長風破浪,直濟滄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艱苦奮斗是我們永不可棄的精神底色
涓涓70年發展歷程,無論是20世紀70年代貴州烏江峽谷里的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還是90年代三峽大壩糧倉里的日以繼夜、大干快上;亦或是進入21世紀轉型升級浪潮里的披荊斬棘、順勢勇為。一路上無數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艱苦奮斗的精神始終在為我們保駕護航。
節點就是命令,達標就是責任。水電八局承建的80余個砂石加工系統全部按期投產,其中大部分提前投產就是最好的答卷。而這份答卷背后,是一幕幕實干苦干的付出。節點在即,車輛因路況無法進場,全員下工區肩挑手扛,一聲聲號子此起彼伏;首戰高原,員工因高寒缺氧病患不斷,一天兩趟全順車往返工地醫院,施工進度不能滯后;開拓市場,三天調研六地數據,飛機高鐵汽車連軸轉,一箱箱泡面見證著候車廳奔跑的身影;工期告急,全體員工“5+2”“白+黑”,領導班子駐守一線,一張張行軍床擠滿了活動板房……
從來沒有什么時至運來,有的只是一個個撲下身子沉至一線的身影,從來沒有什么一勞永逸,有的只是一代代攻堅克難接續奮斗。也因此,才有了開創人工制砂先河(烏江渡項目)、中國第一個自動化人工砂石系統(二灘項目)、當時全球規模最大人工砂石系統(三峽下岸溪項目)、全球在建最大水電站砂石拌和系統(白鶴灘項目)、全球最大綠色建筑骨料生產基地(長九項目)、雄安新區綠色高品質骨料供應基地(雄安項目)、全國綠色智慧礦山高質量發展示范性項目(長崍項目)等等一系列彪炳史冊的光輝業績,才不斷地鞏固了水電八局綠色砂石領跑行業的江湖地位。
其實,無論是早期“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肩挑手扛,還是如今對著電腦屏幕挑燈夜戰、通宵達旦,雖然方式、場景發生了改變,但其中一以貫之的艱苦奮斗,挑重擔子、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的精神沒有變。一種精神要煥發生命力,關鍵在于代際的傳承與內化。工程局2022年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大力塑造執行文化,大力弘揚實干精神”也為我們吹響了警示哨,團隊的精神底色不能丟!
值此全國布局初步構建完成之際,其實也正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之時,我們十分需要且必要在全公司范圍內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采取強力舉措推行實干苦干作風,杜絕停留“嘴皮子”,杜絕“老爺”作派,營造人人爭做起而行之行動者、為企奉獻實干家的干事氛圍。將奮斗基因代代相傳,正當其時,至關重要。
創新進取是我們勇立潮頭的力量源泉
行業的創新包括兩條路徑,一條是模式創新,屬于橫向擴張,更容易形成巨頭優勢;一條是科技創新,屬于縱向擴張,更容易形成專業優勢。一路走來,水電八局綠色砂石產業始終堅定地在這兩條創新的道路上拼搏進取,不斷突破前行。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水電市場大跨越發展的背景下,水電八局從貴州烏江渡水電站起步,在國內水電機制砂石領域一路穩扎穩打,進而占據行業半壁江山,譽滿神州。然而,居安還需思危,變革方能新生。我們扛起央企使命擔當,敏銳洞察經濟社會發展及市場呈現的新形勢,積極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及重點工程,篤定地要從水電砂石這個“小池塘”跳入市場這個更廣闊的“大海洋”。2013年,砂石建材市場專項調研小組成立,這艘“探路者”號揚帆遠海,沖出“舒適圈”,開啟了從“施工承包”模式到“投資+施工承包”模式的探索。
10余個區域市場的深度調研,我們用腳步丈量了無數的山川河流;加入中國砂石協會、湖南砂石協會等行業優秀組織,多次在行業交流大會上作主題報告,我們廣結同盟,互惠共贏……三年磨一劍。經過多次的再申請立項再推翻、民企合作項目爭議、報批報建手續復雜等一系列的大風小浪,安徽池州長九項目于2016年12月正式開工,全球在建最大的綠色建筑骨料生產基地拔地而起。長九也作為穩穩扎在華東大地上的一個巨錨,為后續的華北、中、西、南標志性項目的推進及落地奠定堅實基礎。模式創新不斷復制升級擴張,全國版圖逐漸成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數十年的孜孜鉆研,水電八局在綠色砂石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主參編規程、專著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國家級省部級工法編制30余項;專利56項;群眾創新成果40余項等等。即便如此,我們始終秉承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進取精神,矢志創新,朝著“綠色”與“智能”更高的目標進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環保創新技術不斷地被應用到承建的項目之中。礦山多功能抑塵車、污染清除車、氣墊式輸送機等在抑制粉塵、降低能耗方面成效顯著;永磁直驅電機、洗砂細砂回收一體機、氣膜建筑等“五新”技術,也正在為保護生態、降本增效添油助力。人們慣用生產力來劃分時代:石器時代、鐵器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而在信息時代之后,整個社會正在大跨步地進入智能時代。因此,“智能”是我們必須篤定的發展大方向,我們也為之加大投入,奮力開拓。2017年始,每年主辦科技創新大會,國內知名專家、廠家齊聚一堂,共謀發展,精品骨料-高性能混凝土一體化研究框架協議等陸續簽訂;2018年,“智能識別系統”“綠色智能物聯網技術”等舉措寫入年度工作報告;2019年,水電八局綠色建筑骨料研發中心成立,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產學研一體;2020年,“5G數字砂石工廠”雄安項目崛地而起,“施工期建設管理系統”“智慧運行管理系統”“純電動礦用卡車”“無人駕駛智能調度”“5G通訊”“物聯網”等新技術紛紛投入應用……
從來沒有什么一戰成名,有的只是汗水與淚水澆灌的百煉成鋼,從來沒有什么異軍突起,有的只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上下求索。如今,在“五新”技術從試點到推廣的過程中,也必然性地遭遇了前期成本上升、智能系統人機磨合等種種矛盾,是否有必要現在就試點應用智能化的質疑時有發聲,將“打造智慧工地”“塑造數字砂石”寫入工作報告,明確“不走智能化道路,未來即使能過資金與模式的軟門檻,也過不了高科技與自研發的硬門檻”,給出了最響亮的回答。創新進取是我們勇立潮頭的力量源泉,沖在浪峰,也許要面對更多的未知與風險,但也一定會更加接近機遇與卓越。這一次,我們仍然選擇創新進取,無畏向前。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今天,水電八局綠色砂石產業已完成戰略布局的重要一步。然而,未來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依舊埋藏著無數激流險灘。站在70年的新起點上,這支身經百戰的鋼鐵之師仍需繼續秉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寶劍鋒從磨礪出”的奮斗精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繼續奮勇前行,勿忘昨日崢嶸歲月,無愧今天使命擔當,不負明天偉大夢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