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水頭村的田間地頭,兩位農民正在村口巡查,他們身后,是沃野千里的黑土地,國家的糧食根基,也是電建市政公司承建的黑龍江省綏化市黑土地保護項目的施工現場。
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2022年9月,電建市政公司先后在黑龍江省中標明水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望奎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望奎縣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慶安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北林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等五個工程項目,累計合同額5.6億元。保障大國糧食安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就是要把“靠天吃飯”的耕地變成旱能澆、澇能排的穩產田,將豐收的力量藏在大地深處。
放眼廣袤的田疇,蘊藏了一整個冬天的黑土正在悄悄融化,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將116條田間道路所需的山皮石和沙子運卸完畢,以保證農民們在4月進行翻地播種。
“不能讓挖掘機壓著老百姓的地”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尤其對黑土貴如油的東北來說,每一寸都彌足珍貴。按照《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從2023年起,啟動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全國每年平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解決已建高標準農田設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設標準低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地力水平。公司承建的黑土地保護項目施工內容主要包括田間道路、橋涵建筑、溝岸護砌、谷坊、曬場等,建設高標準農田5.33萬畝,黑土地保護建設面積6.6萬畝,田間道路總長約477公里。
項目建設地點涉及3縣1區的14個鄉鎮,點多、面廣、戰線長是該工程的特點,人少、量大、施工期有限是工程主要難點,沒有冬休和搶抓時效性是該工程的最大特色。
“你設備壓著我家地了。”這是工程2022年10月初剛剛開工時最常聽到的話。工程剛開工,老百姓對如何保護耕地沒有概念,看到挖掘設備開進田間地頭,有種本能地抵觸,于是與當地百姓的協調溝通成為項目開工時首先要攻克的難題。
“得土地上凍了才能干活兒,不能壓壞了農民的耕地。”項目生產副經理潘琪說道,“在凍土上施工可以最大限度保護耕地,所以田間路的有效施工時間在10月底至次年3月底,土地化凍就不行了,一是設備容易打滑進出場困難,二是要確保農民4月份進行春種,三是盡最大努力減少因施工對耕地的破壞范圍,最重要的是不能誤了農時。”
東北最冷的冬季恰恰是工程施工最忙的時段,這段期間因為農民因為冬休,可以避免與施工的沖突;土地上凍以后,可以承載大型設備的重量,最大限度保護耕地。
利用這段有效時間,項目進一步優化了收料單,制定收料方案,邊挖路槽邊與當地百姓溝通,邊尋找合適的山皮石和砂石料,多點出發,為收料做好充分準備。
進入3月,一切準備就緒,轟轟烈烈的收料工作正式開啟。60輛車分別穿梭在3縣1區的14個鄉鎮。3月的東北夜里依然天寒地凍,農田里的施工現場卻是熱火朝天。入夜后,116條田間道路上的運料車燈光此起彼伏地閃爍著,在空無一人的道路上宛如一條靚麗的燈帶。
涉及24個村的近20萬方料要在4月1日之前全部卸進溝槽,然后等10月份秋收后再進一步施工,時效性要求高,高峰時期,60輛運料車13個小時內來回運送砂、石料近540次,卸料約1.21萬方。
但是項目人員有限,有時一個村點位上只有一名員工值守,對這些畢業一兩年的年輕員工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在等運料車到來的那段時間,空曠的田野上只有一名員工和一輛打著火的汽車。“東北的夜晚太冷了,但是不能睡著,就那么等著,等著下一輛運料車的到來。”曾經參與夜班值守的員工說道。
“卸密了,我們就虧了”
2019年畢業的張帆、2021年畢業的王雯林、2022年畢業的任成林和李敬源都參與過夜班值守。
“本來以為卸料是最簡單的工作,但實際操作卻比我們想的要復雜得多。”工程部副主任張帆說道,“是對我們責任心的考驗。”
夜間收料,練人練心練眼睛。運料車運來料后,要開進挖好的路槽里,達到提前計算好的指定位置卸料。如果下雪路槽里面有積雪,就要先清除積雪,再卸料。
“路槽很窄,雪化了以后里面都是積水和泥,很容易滑倒,”工程部員工任成林說道,他作為收料成員里唯一的東北人,對其他非東北籍的同伴們佩服不已,“最讓我佩服的是王雯林,他幾乎每一輛卸料車都跟進路槽里,不管夜晚多冷,每一次到達指定位置后,他都下車拿著手電筒盯著卸料。”
“一是為了控制好卸料距離,卸密了,我們就虧了;二是要保證好料的質量,夜晚視線不好,有些凍土塊和石料卸下來的聲音是一樣的,我們就要第二天再去核實一下。”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的王雯林雖然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年,但有著超乎年齡的認真仔細。
過磅、算方量、檢查石料質量,這些理工科畢業的小伙子們將大學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斗智斗勇中控制好施工成本,“我們邊收料邊總結經驗,不光運料車來了測算一下,卸完料出來以后也要再測算一下內斗,以保障方量。”張帆說,“因為少10公分就少兩方料,我們盡量控制不少一公分。”
3月31日,項目部完成開工以來首個重大節點目標——近20萬方收料工作全部完成。慶功宴上,項目經理丁柏清專門敬了新員工李敬源一杯酒,并稱他為“戰神”。從此“戰神”的名號響徹整個項目部,而他也是此次收料工作收獲最大的一位員工。
“每到一車料,我們都要爬上去看一看,檢查一下質量,測算一下方量;卸完了料,再去算一下空車的方量,一天最多能爬上爬下40至50趟。”李敬源說。
“別人都是順著車斗爬下來,他是直接跳下來,一天來回跳了40、50趟,所以我們就叫他‘戰神’。”任成林講起來“戰神”名號的由來笑出了聲。
“就那天跳的次數最多,回去以后腰疼了半天。”李敬源嘿嘿笑道,“以前上學不用功,通過這一個月的收料工作,讓我體會了什么是責任感,也讓我感覺到自己其實潛力蠻大的,我很開心!”
苦中作樂的收料隊員們這一個月都有了不同的成長:“第一天遇到的問題第二天就得避免”“雖然很辛苦,但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全部堅持了下來”“最近一直忙于外業,有時間希望增加一下內業方面的培訓”……
對于未來的期待,新員工們總是有著新的想法和觀點,就像這廣袤肥沃的黑土地,蘊藏了一冬的能量,靜靜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農民的孩子愛土地”
張帆、王雯林和任成林家里都務農,對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被分配到綏化市黑土地保護項目工作,有種天然的親切感。“黑土地貴如油,是耕地中的大熊貓,我們都是央企員工,有責任有義務把這坰黑土地守護好!”他們把對土地的深情轉化到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中,晝夜施工,只為趕在4月前把耕地還給農民。
在東北地區,耕地面積的計算單位是“坰”,一坰地約等于耕地面積15畝。在全國產糧大縣望奎縣,項目建設的部分地區沿呼蘭河分布,地力好,產值高,一坰地年產量近3萬斤,是我國重要的玉米和大豆生產基地。
“都說千年老道變成河,咱們中國電建來之前,農民秋收運送糧食費老勁了。”望奎縣衛星鎮水頭村村民說道,“全是坑洼不平的地,農民們種地、收糧食都不方便,還耽誤時間。”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要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強化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公司積極貫徹落實文件精神,踐行中央企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扎根黑土地,搶抓農閑時間施工,為村民架橋修路,大大節約農民運糧時間,提高糧食運輸效率。
“這是我們村首次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村民們都非常高興,”水頭村村長介紹道,“我們村耕地面積有2萬畝,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后,地力提升了,糧食產值提高了,農民們運糧也更方便了,全村百姓都期盼著,非常積極配合咱們施工。”
“咱們企業員工家里也都有務農的,跟咱們農民溝通起來沒有障礙,有什么問題一個電話過去就馬上來解決,處理問題速度快、效率也高。”村長每天的固定任務是沿著項目施工道路走一圈,發現施工存在的漏洞或者村民反映的問題,都第一時間和項目溝通,雙方也達成了一定默契。
進入4月,呼蘭河的冰開始融化,黑土地也日漸生機,四季輪回,又是一春。望奎縣的村民們逐漸開始購置犁地農具,新一輪春種又要開始了。再過不久,在這片生機勃勃的黑土地上將出現忙碌的勞作景象,面朝黑土背朝天的農民們始終相信,腳下的這坰黑土地不會騙人,只要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終會收獲豐收的糧倉。
電建市政公司承建的高標準農田項目
項目施工人員結束工作返回途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