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原村,在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是太行山上的一個村莊。村中有一棵古槐,郁郁蔥蔥,樹腰粗至七八個成年人手拉手方能圍住。數百年來,除了這棵老槐樹在方圓幾十里比較出名,小山村里的一切都如同太行山上的小山包一樣平常。
2020年,一件新事打破了村中的平靜——村里“煤改電”了。
“煤改電”,是為了減少燃煤污染、改善空氣質量、保障百姓取暖而采取的一種新型供暖方式。在我的記憶深處,以前燃煤取暖是一件辛苦的事。我的家鄉周邊有十多座大大小小的煤礦,可那時運煤主要靠肩挑人拉驢車運。把煤拉回家里,已是一臉黢黑、一身汗。那種苦和累,至今歷歷在目。
把煤運回家后,調煤、和煤也不輕松。先要把煤堆在院子里,從中揀出小炭塊兒單獨存放。這小炭塊兒可珍貴了,要等到做好吃的飯菜需要把火燒旺時,才舍得使用。然后將煤與準備好的燒土拌好,用水調勻,經過調、搗、和等多個程序,再用鐵鍬鏟回屋里存放備用。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既講究技巧,又異常繁重。當年冬天取暖時,年輕力壯的父親勞動完總是氣喘吁吁。點上煤爐,也只是周邊暖和,屋里別處仍然寒冷。
改革開放以來,村里一年一年地發生著變化,電暢通了,水好吃了,路易走了,大大方便了村民,可冬天取暖仍然困擾著家鄉父老。如今好了,“煤改電”讓村里可以用電取暖了。我們家選擇了電熱水器連接暖氣片供暖,干凈整潔,方便快捷。屋外寒氣襲人,室內溫暖如春。
母親一邊忙著用電磁爐做飯,一邊享受著廚房里春日般的溫暖,臉上滿是欣喜:“用上電熱水器,省心又暖和,好呀!”
“煤改電”后,電費會不會成為村民的負擔?村黨支部書記的一番解答,消除了我的擔心:“一個采暖季下來,除掉補貼你家花費大約2600元。‘煤改電’以來,村民們都體會到了用電取暖的好處。不僅干凈省事、經濟劃算,還能消除煤煙危險。”
鄉村里的煤煙不見了,空氣清新了,家鄉越來越美了。
(作者為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政協副主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