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氫能被譽為終極的清潔能源,在能源、交通、工業等多領域具有顯著的減排效應,是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載體。歐洲、日本等眾多經濟體開始大力發展綠氫,積極推動氫氣國際貿易。
我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減排100-200萬噸/年,探索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氫能貿易。
在近期于德國柏林召開的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CDM EB)第117次會議上,全球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接受表決并獲得審批通過,正式成為清潔發展機制(CDM)第101個小方法學,填補了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的空白。
該方法學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聯合REFIRE重塑集團、中石化資本、環保橋等共同開發。
按照所對應的市場不同,不同機制下均有相關的方法學體系。本次備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即按照國際較為嚴格的CDM方法學體系要求進行開發。上海環交所方面向記者介紹稱,本次項目研發歷時一年半。
碳減排方法學是用于確定自愿減排項目基準線、論證額外性、計算減排量、制定監測計劃等的方法指南,也是項目減排量進入碳交易市場的關鍵。
該方法學將把氫能汽車的減排效果轉化為可以被出售或應用于企業碳中和計劃中的碳信用,使氫能汽車的減排效果得到認可。這一路徑的打通,將有望吸引更多投資者和企業參與氫能汽車的開發和推廣。
“方法學備案后,采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能源汽車,在客運、貨運等領域從事運營的車隊、機構及企業主體,可按照市場化機制開發減排量。這將為全球氫燃料車的發展提供額外的收益,尤其在產業發展的早期階段,有助于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助力氫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上海環交所表示。
隨著國內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重新啟動,項目團隊正加緊方法學的翻譯工作,爭取在國內進行備案,為各主體提供更為多元的銷售路徑。
上海環交所一直重視國內氫交易市場建設。“中國氫價格指數體系”是上海環交所在此一領域推進的另一項重要工作。這一指數體系旗下首批長三角氫價格指數近日正式入選“浦東綠色金融發展十大案例”。
“長三角氫價格指數”直觀反映了長三角氫價格及清潔氫價格的總體水平和變動趨勢,對政府監測市場、氫能源上下游關聯企業決策、投資分析等具有價格參考作用。
上海環交所介紹稱,指數核算考慮了碳排放因素,創新性地將氫氣定價與全國碳配額價格掛鉤,充分鏈接碳市場和氫市場,為氫交易平臺及體系建設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目前,該指數已進一步擴展至京津冀、珠三角等國內重點氫能市場,指數已實現每兩周一次更新。
“在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氫能在交通、工業等領域深度脫碳過程中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氫能發展與碳市場高度關聯,碳定價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將有助于引導氫氣生產方式從化石能源制氫向清潔氫過渡,市場化機制能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上海環交所表示,未來將繼續推進各類氫能應用場景下碳減排方法學的開發,進一步完善中國氫價指數體系,助力上海建設國際氫交易市場。
(本報記者李德尚玉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孫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