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泰科的多晶硅價格公布,硅料已從年初87.6元/KG(單晶復投料)漲至現在的269.9元/KG,足足翻了3倍,而光伏組件的漲幅卻不足50%…
面對這種極寒情況有一種技術卻在悄悄發展,漸成驚人之勢!
一、薄膜電池的發展
早期的學者們已經在薄膜電池的道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腳步,比如硫化鎘(CdS)薄膜電池誕生于1962年,雖然在商業化的道路上遲遲沒有更大的進展,但是,它的出現引發了薄膜電池的研究熱潮。在隨后的幾十年間,多種薄膜電池材料被開發了出來,如硒化鎘、銻化銦、碲化鎘、銅銦鎵硒、非晶體硅、砷化鎵、以及近年來大熱的鈣鈦礦等等。
在NREL的太陽能電池效率追蹤表中可以看到鈣鈦礦電池在近10年內發展迅速,目前實驗室效率已經在20%以上,或將成為近幾年最有希望大規模應用的薄膜電池技術,目前鈣鈦礦產業化技術較為成熟的企業有杭州纖納、協鑫光電等等。緊隨其后的是碲化鎘與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FirstSolar與漢能等企業均有相應的量產化開發。
薄膜電池的優勢有幾個方面:
1.理論成本低;
2.輕薄透光,適用于BIPV設計,構建未來綠色建筑;
3.色彩多變,在發電的同時可以為建筑帶來不一樣的風采;
4.像鈣鈦礦、碲化鎘、銅銦鎵硒這類的材料,能帶寬度大于晶體硅電池,能夠用于制備晶體硅疊層電池,拓寬光譜的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效率。
由鈣鈦礦電池和晶體硅組成的疊層電池理論轉換率極限可達43%。
二、各類薄膜電池的特點
1. 鈣鈦礦電池
鈣鈦礦(perovskite)是一種結構為ABX3晶型的材料,其中A為有機陽離子(如CH3NH3+),B為金屬離子(如Pb+、Sn+),X為鹵素陰離子(如Cl-、Br-、I-)或者SCN-。在2009年,日本的宮坂教授最早將鈣鈦礦材料用于太陽能電池,并獲得了3.8%的光電轉換效率。在全球科學家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突破20%,接近傳統的單結薄膜太陽能和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同時鈣鈦礦材料的能帶有著可調節性,更有益于疊層電池的應用。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
Source:Inorganic caesiumlead iod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某些材料在特定條件下,會形成規則化的排布,如下圖所示。這種結構便是常見的鈣鈦礦材料結構,在這種結構下,材料本身的顏色也會呈現出常見的棕褐色。
Source:Inorganic caesium lead iodideperovskite solar cells
目前來看,鈣鈦礦材料對水汽或高溫較為敏感。直接暴露的高濕環境下,形成的鈣鈦礦結構將會快速失效,變為非鈣鈦礦結構,同時特有的棕褐色也會發生變化(如下圖,水滴滴在鈣鈦礦材料表面時,顏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所以,材料穩定性與封裝的研究至關重要。在2021年初,杭州纖納重磅宣布了全球首個通過了基于IEC61215標準的加嚴穩定性證書,邁出了鈣鈦礦組件商業化堅實的一步。
2. 碲化鎘電池
目前碲化鎘光伏產品在薄膜細分領域做得相對更加成熟,特別是歐美等區域,這種材料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發電表現效果好。在這一細分領域,Firstsolar產品做的相對較好,效率達到了18%+,同時在十幾年的發展中主導了這一細分領域,在氣相運輸沉積等關鍵技術上形成了很高的壁壘。
但是碲化鎘組件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元素,組件回收將成為一項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有劇毒物質需要排放,所以在危廢處理及環保環節需要重點進行考量。同時帶隙相對固定在1.44ev,在疊層電池方向的應用或受到一定限制。
Source:A review of thin film solar cell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
3.銅銦鎵硒電池
與鈣鈦礦類似,帶隙同樣可調(1-1.6eV),也有用于疊層電池的潛力。相比于目前常見的170-180um厚度的晶硅硅片,銅銦鎵硒電池所需的材料厚度僅需1.2-4um,明顯薄于現有的晶硅電池。同時,現在的實驗室電池效率也已經在22%以上,未來非常有希望進入現有光伏發電市場。
但目前銅銦鎵硒電池相較于碲化鎘電池來說,價格上仍有一定的路需要走。
Source:A review of thin film solar cell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
三、薄膜電池的展望
目前鈣鈦礦、CdTe和CIGS的商業化在國內已經走了好幾個年頭,投了不少錢,也擴了許多產線, 降本也在不斷實現, 比起晶硅組件還是有一段路需要走。但隨著電價的上浮、技術的不斷完備,相信在BIPV,甚至于地面電站上,將會逐步有更多薄膜電池的身影出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