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革命、碳達峰碳中和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市委市政府對于編制“十四五”規劃的指示和要求,我市編制出臺《漳州市“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謀劃夯實立足漳州、支撐全省、連通廣東、融合兩岸的能源發展基礎,構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多能源品類協同發展的能源體系,對于推動我市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為我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二、文件依據
1.《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發〔2021〕36號);
2、《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發改產業〔2021 〕 1464號);
3.《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4.《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三、主要內容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30年前碳達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和福建省加快推進海上福建建設的基礎上,借助閩南外海淺灘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資源,大力發展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業,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持續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建設智慧高效能源系統,推動能源創新開放發展。
(二)發展目標
能源生產總量方面,到2025年,全市能源生產總量達840萬噸標準煤,“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長42.5%。
能源消費總量方面,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全社會用電量達到381億千瓦時,用電最高負荷707萬千瓦,分別年均增長7.6%、7.5%。
能源消費結構方面,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為31.9%,“十四五”期間提高21.9個百分點,煤炭、石油、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消費結構調整為42.9:21.5:3.7:31.9。
油氣發展方面,建成LNG接收站一期,提升LNG接收儲運能力,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實現天然氣閩粵互聯互通,下游應用市場進一步拓展。充分發揮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新建的1600萬噸/年的煉油產能,提高全省成品油加工和供應能力,推進成品油閩粵跨省管道項目開工建設,實現油氣管網的省際互通。
電源發展方面,到2025年,全市電力裝機約1630萬千瓦(其中,火電750萬千瓦、核電242萬千瓦、水電93萬千瓦、風電291萬千瓦、光伏253萬千瓦),非化石能源裝機約900萬千瓦,裝機比重達55.1%,較2020年提升27.1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達275.3億千瓦時,發電量比重達43.1%,較2020年提升28.6個百分點。
電網發展方面,至2025年,閩粵聯網、北電南送項目建成投產,全市500千伏輸電網變電總容量700萬千伏安;220千伏輸電網變電總容量和線路總長度分別達到1092萬千伏安和2144公里。
節能環保方面,2025年,單位GDP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均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全社會電網綜合線損率控制在3.02%左右。煤電平均供電煤耗和綜合廠用電率完成省下達指標。
(三)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智慧能源系統。加快發展綠色低碳能源,穩步推進核電、抽水蓄能、LNG、海上風電、光伏、煤炭、石油儲備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確保我市能源供應更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
二是強化科技支撐,促進能源產業發展。加強與大型能源企業、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等戰略合作,爭取更多的能源戰略項目(尤其是清潔能源項目)落戶漳州;進—步推動市屬企業與中央大型能源集團在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核能源裝備、能源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合作。
三是強化節能增效,推動清潔高效發展。推進清潔用能,進一步推進電能替代,提升社會電氣化水平,擴大天然氣利用,提高天然氣消費占比,大力發展綠色交通,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深挖節能潛力,全面推進集中供熱,實施建筑領域節能,積極開展需求側管理。
四是深化市場改革,深耕體制機制創新。在國家、省能源市場化改革、能源管理體制改革的部署下,持續深化以“放開兩頭、管住中間”推進電力等體制改革,充分激發我市能源發展活力,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從堅持規劃引領、加強行業管理、強化政策支持、推動科技創新、完善要素保障等五個方面保障我市能源產業發展。
四、措施亮點
本規劃堅持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發展理念,統籌推進我市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亮點:
一是前瞻性。“十四五”期間作為能源發展的關鍵期和窗口期,我市將大力發展核電、風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為碳達峰碳中和打下堅實基礎,并探索提出能源領域實現碳達峰工作建議以及碳中和實施路徑。
二是戰略性。根據中共中央最新文件精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雙碳”目標和“雙控”背景下,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將為漳州產業項目后續落地留有空間。
三是示范性。建設國際一流海上風電產業基地,做大做強能源科技裝備支撐產業,打造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石化基地,推動新型業態試點項目示范,推動儲能產業科學有序發展,著力打造東南沿海最大清潔能源基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