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海源復材嗎?據媒體報道,這家企業的電鍍銅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成為業內首家應用電鍍銅工藝的HJT企業。受益于此,在光伏板塊整體持續萎靡的背景下,公司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接近14%。
| 電鍍銅工藝:HJT經濟性的“鑰匙”
眾所周知,銀漿成本是制約HJT產業化落地的關鍵因素之一。數據顯示,在HJT的成本結構中,銀漿成本占比高達24%,而PERC和TOPCon僅在10%和16%左右。具體到耗量上,CPIA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HJT高達190mg/片,而PERC和TOPCon僅為96.4mg/片和145.1mg/片。
針對銀漿成本,目前主要有MBB、激光轉印、銀包銅、電鍍銅四種降本路徑,其中電鍍銅憑借“去銀化”工藝,被視為終極解決方案。資料顯示,電鍍銅是一種非接觸式的電極金屬化技術,在基體金屬表面通過電解方法沉積金屬銅制作銅柵線,收集光伏效應產生的載流子。
據悉,電鍍銅工藝制備的純銅電極電阻顯著小于含有有機雜質的低溫銀漿,且高寬比更大,遮光更少,線寬有望降至20μm以下,在實現“去銀化”的同時還能夠有效提升光電轉換效率,因此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廣發證券研報數據顯示,低溫銀漿電極成本為0.13-0.17元/W,而電鍍銅電極成本僅為0.06-0.09元/W。同時,采用電鍍銅電極還將提升光電轉換效率約0.3%-0.5%。
不過,由于電鍍銅工藝存在環保、水平電鍍出片效率低、工序復雜、銅活躍易氧化脫柵線等問題,因此產業化進度相對滯后。
顯然,電鍍銅工藝就是HJT經濟性的“鑰匙”。
| 海源復材:平凡“外表”之下隱藏著王者的“靈魂”
一般而言,這把打開HJT經濟性的“鑰匙”,理應掌握在光伏龍頭企業手中。但令人意外的是,率先實現產業化的卻是海源復材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
據媒體報道,海源復材的電鍍銅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成為業內首家應用電鍍銅工藝的HJT企業。按照規劃,公司將于2023年實現產業化,2024年形成規模化產能。其中,第一條產線年前開啟設備進駐,年后進行安裝調試。
董事長甘勝泉稱,公司的電鍍銅技術可同時應用于HJT和TOPCon,從中試情況來看,對標以往的電池銀漿,采用電鍍銅工藝技術,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轉換效率可以增加0.3%。
如果仔細查閱海源復材的發展歷程會發現,其實這家企業“大有來頭”。資料顯示,海源復材成立于2003年,于2010年登陸深交所。2020年,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江西賽維,并成功收購賽維電源,進軍光伏行業。值得一提的是,賽維正是那家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與尚德齊名的全球光伏巨頭。
雖然如今的賽維已經大不如前,但其依然擁有極為深厚的技術底蘊。董事長甘勝泉在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曾直言道,海源復材之所以能在電鍍銅工藝方面取得突破,主要得益于賽維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支持。
資料顯示,賽維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被譽為光伏行業的“黃埔軍校”。截至目前,中心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17項,其中發明專利109項、實用新型專利106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以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
可以看出,坐擁賽維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海源復材的成功也順理成章。
| HJT:“鑄造單晶+微晶硅+銅柵線”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作為曾經的王者,重生后的賽維自然不甘人后。顯然,HJT成為了其實現彎道超車、重回巔峰的最佳途徑。
在今年年初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董事長甘勝泉曾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者,不斷的技術創新和降低成本是企業能夠勝出的關鍵。我們提出希望依托“鑄造單晶+微晶硅+銅柵線”等技術,生產全新的高效HJT光伏電池及組件這一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甘勝泉的表述,海源復材的核心技術不僅在于電池片生產工藝,還包括基于“旋式鑄造單晶”的硅片生產技術。據悉,公司生產的“旋式鑄造單晶”具有晶體位錯少、單爐產量高等優點,在質量接近的情況下,較傳統直拉單晶生產成本低30%,耗能下降77%,且可使用成本更低的多晶硅料及回收硅料。
“在HJT電池項目上,海源復材有望將降低能耗、回收硅料及以銅代銀等技術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戰略上解決HJT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痛點,使之有望在新一輪光伏電池技術路線競爭中勝出。”甘勝泉直言道。
今年下半年,海源復材第一條600MW HJT生產線已全面投產。目前,公司已啟動江西新余2.7GW N型高效光伏電池項目,其中一期為1GW,預計將于2023年3月投產。按照公司的規劃,HJT總產能規模將達到5GW。
顯然,作為業內率先實現電鍍銅技術應用,且擁有鑄造單晶差異化技術的HJT企業,海源復材已經至少領先競爭對手1個身位。未來,隨著HJT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公司也將充分享受先發優勢所帶來的超額利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