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源價格高企、工業轉型面臨的競爭加劇、產業投資吸引力下降等因素影響,德國出口面臨的壓力加大,今年增速料將放緩。
德國今年出口增速或放緩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17日發布的預測數據稱,2023年德國出口將增長約2%,而全球貿易則預計增長2.5%。今年德國工業的出口可能會落后于全球貿易的發展。
出口對于德國的經濟平衡至關重要。BDI主席魯斯武姆表示:“我們正在再次失去世界市場份額,德國的競爭力正在減弱。”魯斯武姆說,作為一個工業國家,德國將在未來幾年內實現轉型,但競爭是激烈的。如今,大量投資是在德國以外進行的。
魯斯武姆強調,氣候保護和數字化需要更好的技術創新框架條件,需要減少官僚作風、明顯的減稅以及可靠且負擔得起的能源供應。
BDI推測,疫情之后德國出口貿易將進一步復蘇,交付問題將得到緩解,但必須做更多工作以確保德國的經濟狀況不會惡化。BDI預計,德國今年的經濟增速為接近于零的小幅增長。
數據顯示,德國2022年商品出口額約為1.56萬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14.3%。
由于對銀行業和通脹率上升的擔憂,投資者對德國經濟的情緒有所惡化。德國歐洲經濟研究所(ZEW)18日公布數據顯示,德國4月ZEW經濟景氣指數再次大幅下降,從上個月的13點降至4.1點,遠低于此前經濟學家預期的15.3點。該指標表明未來六個月德國經濟形勢不會有明顯改善。
ZEW所長瓦姆巴赫表示,專家預計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將更加謹慎。仍然居高不下的通脹率和國際上的限制性貨幣政策也對經濟產生了影響。不過,積極的是,國際金融市場發生嚴重危機的風險已不復存在。
能源價格高企持續施壓
目前,能源價格高企仍然持續施壓德國經濟。
德國聯邦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表示,2022年,德國家庭能源成本繼上半年大幅上漲后,下半年再次大幅上漲。2022年下半年德國家庭天然氣價格環比上漲16.2%至9.34歐分/千瓦時,電價則環比上漲4.4%至34.96歐分/千瓦時。對于公司和政府部門等非家庭用戶,2022年下半年其天然氣成本環比增加25.3%,電價環比上漲4.4%。
“盡管電力和天然氣的批發價格已經再次下降,但在2023年上半年,這些能源的平均終端消費價格可能仍保持高位,甚至可能上升,尤其是天然氣。”宏觀經濟與經濟周期研究所(IMK)所長塞巴斯蒂安·杜利安說。
杜利安表示,最新數據也顯示了德國工業的特殊問題: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企業用戶的電價和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給德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帶來了壓力,尤其是與能源更便宜國家的競爭對手相比。
此外,德國食品零售業的供應瓶頸在今年春季仍然異常嚴重,食品價格持續上漲,令通脹居高不下。在德國,食品已經取代能源成為價格的首要驅動因素。3月,德國食品價格同比平均上漲了22.3%,能源價格同比上漲3.5%。
分析指出,歐洲的通脹仍處于高位,歐洲央行或許還需要進一步加息進行應對。這令外界持續對經濟面臨的衰退風險感到擔憂。經濟衰退風險雖然在當下并不是一個致命的威脅,但卻像慢性疾病一樣,持續困擾投資者。
工業轉型面臨激烈競爭
被譽為“全球工業領域奧斯卡”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17日正式拉開帷幕,全面恢復線下舉辦。今年展會的主題為“工業轉型-創造不同”。展會顯示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開始更多應用,可持續性成為制造業轉型的必要考量,德國“工業4.0”發展已開始進入新的階段。
德新社的報道稱,商界最近批評德國等歐盟國家,稱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由于能源價格高企、官僚主義盛行、審批程序冗長等因素影響,這些國家的投資吸引力正在下降。技術工人短缺也是一個問題,需要更多來自國外的人才來幫助解決。
德國電子和數字產業協會(ZVEI)負責人岡瑟·凱格爾說,德國企業在數字競爭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過度監管正在成為一種無法承受的負擔,特別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凱格爾呼吁,政府應為創新提供更多支持,并更果斷地減少官僚主義。
同時,美國2022年8月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已于2023年生效,該法案包括3690億美元新能源技術補貼,正在吸引不少歐洲的新能源投資考慮流向美國。
據美聯社報道,由于《通脹削減法案》提供了在總成本中占比40%的高額稅收優惠,挪威初創公司Freyr將選址在美國北極圈附近的一個小鎮建立電池工廠。
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引發歐洲不滿,歐盟委員會正在考慮制定相應的反制措施,不少歐洲企業均持觀望態度。
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目前已經擱置了在歐洲東部建立電池工廠的計劃,正等待有關歐盟政策的更多信息。瑞典的電池初創公司Northvolt原本準備在德國北部建造第三家超級工廠,《通脹削減法案》正導致其考慮等待歐盟新提案的出臺,進行比較后再決定新工廠的選址。
一些商界人士抱怨說,歐盟的計劃力度不夠,令人困惑,并存在官僚主義,使歐洲面臨在綠色能源轉型中落后的風險,尤其是正在進行電動化轉型的汽車工業。
大眾汽車負責技術事務的董事會成員托馬斯·施馬爾表示,美國正在通過《通脹削減法案》迎頭趕上,但歐洲越來越落后,該法案的條件很有可能使歐洲在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的投資競賽中失去大量投資。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