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告別核電后 德國電力進口創下新紀錄
財聯社發布時間:2023-09-06 11:53:51 作者:牛占林
在今年四月中旬,德國徹底停止了其境內最后三家核電站的運營。四個多月后,據德國聯邦網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德國在8月份從國外購買了創紀錄的6505千兆瓦時的電力,其進口的電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德國聯邦政府已經用進口電力填補了核電站關閉產生的大部分電力缺口,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其中近一半的進口電力是使用核能和化石燃料生產的。
電力進口通常通過建設連接國界的輸電線路或海底電纜來實現,連接不同國家的電網。這些電力主要使用多種能源發電,包括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水力發電、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盡管德國政府尋求優先考慮可再生能源發電,但上個月進口的電力中,21%是由核能生產的,28%是由燃煤和天然氣生產的。
德國總理朔爾茨試圖淡化對電力進口大幅增長的擔憂,聲稱“我們每年都有從其他國家購買電力的階段。”
德國輸電系統運營商Tennet的總經理Tim Meyerjürgens解釋說,電力進口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著德國本身沒有能力發電,但它們確實“說明了生產價格的問題”,也就是說,德國電力變得更加昂貴了。
隨著核能的逐步淘汰,德國的大部分電力都是通過天然氣和燃煤電廠生產的,還有部分來自于可再生能源。Meyerjürgens指出,德國自己生產的電力通常比國外的進口電力成本更高。
德國經濟學家Veronika Grimm認為,歐洲電力市場連接的目的就是互相幫助,使用最便宜的電力,在這方面,暫時沒有錯。“但是,核電站的關閉增加了對電力進口的需求。我們去年的研究表明,德國政府的舉措可能會導致電力價格上漲8%至12%,鄰國的價格也會上漲。”
在俄烏沖突、關停核電的背景下,德國的能源轉型遭遇信任危機。德國工商會最近一份調查顯示,參與的近3600家公司中,52%的公司表示在向氣候中和的能源轉型中看到了對其自身業務負面甚至非常負面的影響。只有13%公司承認影響是積極或者非常積極的。
德國工商會副總經理Achim Dercks表示,德國企業對能源轉型的疑慮越來越強烈,對自身競爭力的擔憂從未如此強烈。德國大部分部門都非常擔心中長期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實。
中國電力網:你關心的,就是我們所關注的
掃描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電力網
中國電力網簡介:
中國電力網于1999年正式上線運行,是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主辦的全國性電力行業門戶網站。
服務熱線:400-007-158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電力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