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20個年頭。今年,他準備了哪些提案,重點關注什么?近日,周漢民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
面對數字貿易蓬勃發展的趨勢,周漢民認為,以數字貿易為核心的全球貿易競爭格局正在重塑,數字貿易規則主導權爭奪日益激烈。自貿區應勇立潮頭,積極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同時,他建議加強立法,推動“雙碳”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為守住不發生重大金融風險的底線,周漢民還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對基金行業潛在風險保持警惕和關注,建議設立“中小基金公司應急穩定專項基金”,以防范化解市場系統性風險。
建議自貿區
要率先成為數字貿易示范區
上海證券報:今年全國兩會,您重點聚焦哪些話題?
周漢民:到目前為止,我準備了1份大會書面發言和5個提案。
大會書面發言的題目是《抓緊對等立法 堅決回擊霸凌》。我認為,中國堅定不移地維護國際貿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反制貿易戰必須從立法著手,在相關法制基礎上進行對等立法。
5個提案分別為《自貿區要率先成為數字貿易示范區》《踐行雙碳戰略要加快構建法規體系》《統籌發展與安全,建立中小基金公司監測應急機制》《珍惜寶貴的血液資源 大力加強精準用血》《以申請加入CPTPP為契機,妥善應對爭端解決機制分歧》。
上海證券報:您建言自貿區要率先成為數字貿易示范區,是出于什么考慮?數字貿易示范區要示范什么?
周漢民:2013年9月,中國自貿試驗區從上海起步,至今已有21個自貿試驗區。其中,沿海11個,內陸10個。自貿試驗區是我國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舉措,理應主動謀劃,在促進數字貿易方面先行先試,為我國更好融入全球發揮“試驗田”作用。
我這次提這個提案,原因是,中國在去年9月和11月分別作了兩個重要決定:9月,中國政府提出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申請;11月,中國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這兩個協定頗為重要,都是在研究數字經濟管理、數字經濟交易和數字經濟開放等重要內容。
我主張在自貿區先行試驗,將加快試行CPTPP和DEPA的數字貿易規則當作一項嶄新的任務,積極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為參與數字貿易國際談判、形成數字貿易中國方案積累經驗。
自貿區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壓力測試,我們不能等中國加入了兩個協定之后,再學習、再深化、再研討、再落實,而應當把事情做在前面,要進行充分的壓力測試和廣泛試驗。
我認為,數字貿易的實踐比比皆是,在自貿區示范,不是示范實踐,而是示范規則。數字貿易的樣式沒有定規,千奇百怪,千姿百態,當前最要緊的是明確規則。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和最高標準接軌。
加強基金行業的集中度管理
建立中小基金公司應急機制
上海證券報:您今年關注了基金行業的發展?
周漢民:是,我寫了一個提案,主要涉及金融穩定問題。上海是國際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排名前三。但是,國際金融的行穩致遠是一切的保障,絕不能大而不穩、大而不當。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資本市場波動性強,亟須建立基金行業的風險監測和緊急應對機制,統籌做好重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在對基金公司的調研中,我發現,基金業發展勢頭迅猛,規模屢創新高。截至2021年9月,全國共有公募基金公司140余家,管理規模達到20多萬億元。然而,在一片紅火的背后,行業分化現象加劇,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業績出現下滑甚至虧損,行業的風險正在積累。
基金公司資本金少,本身缺乏快速融資渠道和流動性支持體系,但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大,外溢效應強,一旦市場發生大幅波動,抗風險能力較弱。
我建議:第一,加強基金行業的集中度管理,全面梳理2020年以來資產質量不佳、處于虧損的基金公司情況,包括整體負債情況、償債能力、現金流、外債管理等。對一些重點關注對象,如中小基金公司,盡管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生虧損,也要加強監測和預警。第二,建立中小基金公司應急機制,設立“中小基金公司應急穩定專項基金”,由政府劃撥專項資金,用于實施中小基金公司的應急專項行動,包括給予貸款貼息、紓困補貼等,并酌情向資金短缺的中小基金公司開放緊急貸款項目,增加流動性,促進市場順利運轉。
建議將“禁塑令”
上升為“禁塑法”
上海證券報:對于落實“雙碳”目標,您有什么特別的見解?
周漢民:我認為,踐行“雙碳”戰略,必須立法,加快構建法規體系,這事很關鍵。
“雙碳”戰略意義非凡,但也是極為艱難的任務,我們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通過剛性要求推進“雙碳”,唯有立法。
中國現在有許多與此相關聯的法律,比如大氣污染防治法、能源保護法、森林法等,但較為分散,缺乏對“雙碳”愿景的統籌考慮,法律針對性、內容完整性和制度精準性有待提升。
一句話,在立法過程中,我希望不要在個別法上做文章,“雙碳”戰略要有實體法才能夠了然。因為未來若干年,中國經濟還需要中高速增長,而碳排放必須嚴格減下來,只有對標、對表一些國際重要的法規,全面分析和學習,盡快研究提出相關立法,并加強司法配套。
建議“雙碳”立法選擇一些比較成熟、緊迫性強、可操作的專門行業領域著手,率先設立專門的法律法規,例如加快綠色金融立法,將“禁塑令”上升為“禁塑法”等,循序漸進,時機合適時,再考慮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形成綜合性法規。
建議對離岸市場開放
進行頂層設計
上海證券報:您多次說到制度開放,對于資本市場的制度開放,有什么建議?
周漢民:國際投資可分為兩大類,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資本市場開放,說到底就是間接投資市場的開放。對于資本市場開放,人們始終關注這幾個關鍵點:
第一,離岸市場怎么開放,如何實現金融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的高度統一?這是上海浦東引領區的一項重要任務,深圳前海、海南也都有這樣的雄心和目標。建議進行相關頂層設計。
第二,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幾步該怎么走?其實巴塞爾協議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本規則都有。建議在自貿區對人民幣自由兌換進行廣泛試驗。我認為,這個試驗不需要在所有21個自貿區同時推進,但至少可以在指定的一個或若干個自貿區進行,尤其是臨港新片區,更應進行該試驗。
第三,產品開放。比如再保險市場的開放。當前,再保險市場這么多企業涌入中國,其實就是看準了中國再保險市場的潛力。又比如證券市場,證券交易所能不能有外資上市公司,能否像中概股一樣,中國的證券交易所也有“外概股”?
長三角一體化
應更具深度和顯示度
上海證券報:長三角一體化運行至今,您覺得三省一市在哪些地方還要繼續發力?
周漢民:2018年在上海召開的首屆進博會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長三角土地面積占全國的1/26,人口占國家總人口的1/6,經濟總量2021年超過1/4。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引擎,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動力源。大家理應把長三角一體化看成是國家使命、責任擔當。
我認為,一體化最核心的是規范一體化、規則一體化,最基礎的是市場一體化。規范、規則方面,三省一市應該多協調;而市場方面,三省一市應該持續推動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航運自由、金融服務自由以及從業自由。
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提出的第四個年頭,我認為,長三角一體化應該做得更深入一點,更有顯示度一點。其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激情。我們需要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激情。二是遠見。長三角一體化是真正能讓國家受益、讓長三角民眾受益的,何樂而不為?三省一市經濟實力都如此醒目,應該更廣泛地攜起手來。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