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緩緩升起,傾灑出萬點銀灰,鑲嵌在漫無邊際的黑夜里。高處望去,深山峽谷之中,滾滾河水氣勢磅礴,世界第一高壩正矗立其中。
不遠處的大壩填筑現場,一個忙碌的身影迎著燈光來回移動,矯健的身軀、黝黑的臉龐,還有爽朗的笑聲,總給人帶來溫暖與力量。
他是洪澤兵,水電七局雙江口水電站大壩副經理。從天生橋水電站到雙江口水電站,漫漫二十五載光陰,歷盡千帆,仍不墜青云之志。
苦心志,勞筋骨
風吹日曬,寒來暑往。“工程人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只管搞好建設。”時隔四年,洪澤兵對渝廣高速的高瓦斯隧道安全管理仍記憶猶新。
水單七局承建渝廣高速公路,其中的華鎣山隧道既是控制性工程,也是施工技術難度和安全風險極高的煤與瓦斯突出隧道。
超前地質鉆孔,造成瓦斯噴涌,水平長度達到8米以上,負責安全管理的他,在巨大的安全管控壓力下,看著隧道里不停冒泡的瓦斯、檢測儀上即將達到爆炸濃度的數據和幾十號的工人,一度覺得能力有限,場面不受控。
“給工人做了很多安全教育,各種能用的措施都用了,他們還是想方設法帶火帶煙進去。”洪澤兵無解,只好向領導匯報。“這個問題簡單,工人們既然不相信隧道里真的有瓦斯,那我們就演示給他們看到底有沒有。”
洪澤兵頓時豁然開朗,立即召集一幫工人到洞子外,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用打火機點燃在洞內現場收集好的瓦斯,瞬間火焰沖天。工人們嚇得一愣,連忙后退,“有瓦斯這不是給我們吹牛的,那是真有啊!”之后,工人們自覺遵守紀律,一個抽了三十多年煙的帶班人員直接不抽了。
逆向思維,才能在工作中突破,便是他在學習中悟出的“道”。
“一旦瓦斯濃度超標,出現點小火星就可能是一洞子的大悲劇,這個誰受得了。”回憶起最艱難的時候,洪澤兵直言壓力大到整夜睡不著。
夜深人靜,睡不著的洪澤兵像擰足發條的鬧鐘,滴滴答答貫穿在各個工作面。一次隧道拱頂上方一坨煤不停往下掉,空氣當中的瓦斯濃度即將超標,而洞子里裝載機還在裝料,工人看著又來查看的洪澤兵,驚慌問:“咋整啊?”“跑!你趕緊跑!”洪澤兵一邊大喊,一邊抬腳就往洞子里趕。萬幸的是洞內情況可控,沒有人員傷害。
“想,都是問題,根本睡不著,只有去做,才有答案。”洪澤兵喟然,“很累,但是很有成就感。”他在雖苦猶甜的歲月里磨練意志,多次榮獲公司“十佳安全總監”稱號。
負千鈞,破困局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既敢為人先,那便再續征程。
2019年,雙江口水電站工程建設舉步維艱,偏遠閉塞且任務艱巨,洪澤兵應工作需要,從成洛大道轉戰到此。
作為目前已建及在建的世界第一高壩,能夠參建“大國重器”倍感自豪。進場后,捋順好安全管理體系,他就立馬轉到負責生產管理,然而在不進則退,慢進則退的發展態勢下,生產管理對他而言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外圍協調難、有效施工時間短、填筑料源不足猶如三座大山壓在他身上,尤其是與業主和參建各方的協調,直接決定水電站的建設。再加上大壩填筑料礫石土對含水率有嚴格要求,每年雨季和冬季受降雨和大溫差、負溫影響,大壩填筑料源供應不足,這些都讓洪澤兵十分苦惱。
“攻堅克難不辛苦,有挑戰對我來說很幸運。”洪澤兵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
作為項目副經理,他結合實際工作,密切聯系業主及各參建單位,統一思想、統一目標,統籌各方推進工程建設。管理上,優化工區管理人員結構,大力培養青年人才,同時要求項目部管理人員要深入一線,到基層指導工人,漸漸地把協作隊伍的技術能力、現場施工經驗、管控能力提升起來;技術上,根據大壩心墻特點及天氣特點,帶領團隊學習借鑒其他行業技術,并在水電行業首次運用。向火電廠行業借鑒氣膜技術,解決大壩遇到下雨、冬季凍結等天氣要停工的難題;向光伏行業借鑒定日鏡技術,通過追蹤太陽光,并將其精準反射到大壩心墻填筑區,延長有效施工時間,解決大壩凍土問題。最終在全體人員的并肩作戰下,施工進度有序推進,日填筑量達3.5萬方、料場月開挖量突破100萬方、大壩填筑突破100米……
“處處碰壁,協調關系不好、混凝土和砂石骨料供應不上……有時候也會很沮喪,但我從未動搖過,只要和大家碰一碰,換個思路,又覺得可以了。”平淡的訴說中是看不到的艱辛。
他所遇到的困難數不勝數,關關難過他卻關關渡過。“當每一塊板面混凝土澆筑完成,每一層壩面填筑完成,一個又一個節點取得突破時,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堅守的意義。”洪澤兵微笑道。
“瞄準國際領先水平,建好世界第一高壩”時刻警示著他,肩上的責任。眼前的大壩正在高高壘起,在陽光的映照下,反射出銀白色的光芒。
繼傳承,再續征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波濤洶涌的大渡河上,催生了一代又一代七局人,他們逐夢水電,忠于國家建設事業,無私奉獻,默默耕耘。
洪澤兵自進入水電行業就深知這項事業需要吃苦。“修建龔嘴電站時條件更是艱苦,革命先輩們都干下來了,世界第一高壩我們也可以!”
“我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堆石壩,來到雙江口學習了很多堆石壩填筑的技術要求和規范”對于他而言,這就是一個向別人學習的過程,而對于七局而言,從龔嘴、銅街子水電站到如今的雙江口水電站,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雙江口水電站大壩總工程師劉經彪,7年堅守,只為不斷累積經驗,修訂300米級的心墻堆石壩規范,希望盡己所能推動大壩填筑技術不斷創新、不斷發展。
工程系列專業技術帶頭人袁坤,每天穿梭于各個工作面,盯控細節、組織施工、工序銜接,風雨無阻,從不停歇,臉上寫滿疲憊,聲音也已沙啞,但從未叫過苦喊過累。
“世界第一的品牌值得大家為它付出,等我老了之后,我想所有的經歷都是值得的。”那些跨越山海,萬里奔赴世界第一高壩的建設者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群山為伍,與江水為伴,在夜以繼日地揮毫著工程版圖,在洪流呼嘯中懷揣著火種逆行。
這一晚,月華如水,傾瀉而下,落在無邊無際的夜色中,未來,它將見證巍峨大壩拔地而起,守護一方。而此刻,碾壓機轟鳴的大壩上,和洪澤兵一樣的建設者們正抬頭看著皎潔的月光,在他們眼前浮出的是大壩建成后萬家燈火、闔家歡樂的畫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