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煤電重組引發行業熱議,那么,西北煤電是否有整合必要?是否意味著電改倒退?整合后“一省一企”對西北電力市場會否產生影響?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業內人士。
整合初衷何在?
2019年底,國資委未公開印發的《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曾流傳網絡,一度掀起巨大爭議。時隔半年,發電央企西北煤電重組“靴子”落地。
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馮永晟介紹,西北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且發展迅速,其與煤電之間的矛盾非常突出。同時,西北又是能源凈輸出地區,包括央企在內的各類投資者“跑馬圈地”開發電源,加之電力需求低速增長,各種原因加劇了西北煤電的生存困境。
馮永晟表示:“去年大唐國際連城電廠破產,已經預示了西北火電‘苦日子’的到來,直接原因似乎是可再生能源的不斷擠壓。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投資運營缺乏市場信號的引導。”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末,上述五家電力央企負債總額1.1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73.1%,虧損面54.2%,累計虧損379.6億元,平均資產負債額88.6%。西北、西南、東北區域15個省的央企煤電業務2018年整體虧損。近兩年,西北地區煤電經營業績未見好轉。
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主管部門,國資委希望通過此舉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緩解煤電經營困難,減少虧損并降低煤電企業資產負債率,淘汰落后產能,最終實現壓減煤電產能,提高設備利用率的目的。
對于本次整合能否救西北煤電,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整合后,西北地區煤電外部矛盾將轉為央企內部消化。哪些是優質資產、哪些是‘僵尸企業’,以及如何處理不良資產,發電企業會有自己的考量,當然也會面臨更大的考驗。”
西北電力市場會否受影響?
記者注意到,關于《通知》的又一爭論在于,“一省一企”是否會形成壟斷市場,繼而影響西北五省電力市場發展。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智庫中心主任夏清認為:“雖然各省還有其他火電企業,但占比不大。整合之后,各省出現一家獨大的市場主體,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很難保證沒有‘店大欺客’的現象。”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電力市場建設需要主體多元化,西北地區電力市場如何發展現在難下結論。“但可以預見,整合后必然加劇五省之間外送電市場的競爭。”
公開信息顯示,甘肅2019年累計發電1656.38億千瓦時,其中外送電量422.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30%,其余四省情況類似,外送電占“大頭”。
在馮永晟看來,說“壟斷”,其實并不準確。“整合主要是央企的煤電,其他電源類型(包括煤電)的地方國企、民企等仍是重要的競爭力量,基本競爭格局仍在。值得注意的是,西北電力市場現在最大的挑戰在于,各省不具備單獨構建省級電力市場的條件,互相之間難協調,與受端省區協調也存在難度。相比之下,此次重組甚至可能會對區域市場有所幫助,因為減少了省內企業間的協調難度,如果按區域市場來推進西北電力市場建設,那么此次重組的影響會更小。”
按下了電改“暫停鍵”?
記者注意到,圍繞此次整合的最大爭議,是對電改進退的討論。有觀點認為此舉按下了電改“暫停鍵”,也有觀點認為,西北五省裝機占不到絕對控盤,無需過分擔憂。
夏清認為,“市場力”為本次西北煤電整合后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市場前四的主體份額之和超過65%,就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市場,會存在市場力問題。而當前西北煤電企業整合之后,無論在省內還是外送市場,都會有此風險。”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西北可再生能源占比較高,即使煤電一家獨大,受政策保障、優先發電且出力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也會讓煤電市場力大打折扣。“同時,參與電力市場競爭的主要為煤電企業,西北五省煤電占比遠小于清潔能源發電占比,整合前后價格相差無幾。”
馮永晟認為,某種意義上講,此次整合不是對市場的否定,而是對市場的呼喚。央企整合是別無選擇的必然選擇,任何企業的資產優化,最理想的當然是受市場信號引導。“但等市場等到‘花兒也謝了’,資源優化配置只能通過其他方式進行,盡管這并不是最優的。”
“說暫停是言過其實,但自2015年以來的市場建設緩慢卻是不爭的事實。近兩年來,電改深層矛盾不斷暴露,其實是在引導我們更深刻地反思電改的頂層設計,從而科學確定電改方向和路徑。但無論是國內的經濟發展,還是體制改革的形勢,都給電力行業傳遞了很明確的信號——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馮永晟補充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