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核電從秦山起步到華龍一號,經過30余年的積累和發展,核電技術水平、建造能力、運營水平都已經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跨越。中國核電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高水平的工業創新鏈和產業鏈,其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已經躋身世界第一方陣。那么,中國核電是怎么實現這種巨大的跨越呢?
作為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中堅,中核集團擁有核工業完整產業鏈、創新鏈的優勢,擁有同時建設40臺核電機組的建設能力,保持著全球領先的核電運營績效。5月1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焦點訪談》“行業領跑的中國密碼”特別策劃走進中核集團,聚焦“中國核電發展的密碼”。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 邢繼
我們在華龍一號整個研發技術體系上面,取得很多自主知識產權。到目前為止大概716項專利,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發明專利。反應堆設計采用177組燃料組件,國際上大量建設的壓水堆,他們采用的是157組燃料組件,我們增加了20組燃料組件以后,使得我們核電站燃料線功率密度降低,也更安全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葉奇蓁
我們現在核電在運機組的總裝機量世界第三,核電站發電量世界第二。現在我們在建的核電站(數量)世界第一,從整個基礎水平可以這樣說,我們已經從跟跑到了并跑,也可以說我們在某些方面比別人還強一些。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 唐傳寶
第一個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核工業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
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廠第一任廠長 于洪福
中國大陸有了核電站了,它的意義就是零的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 葉奇蓁
核電在國家支持關愛下發展,我們始終堅持自主,從秦山一期開始,秦山二期也是這樣。即使從大亞灣過來,也是慢慢走向自主,過程要經過幾個階段,首先要建立自主。
核電有非常廣泛的前景,至于核能利用更廣闊。應該說這個產業是早晨七八點鐘的太陽,還是旭日初升的樣子,技術也在不斷發展。
節目中,老一輩核電人及專家一同回顧中國核電發展的歷程,講述行業崛起的故事,共同見證了從跟在別人身后的“小學生”,到平等的合作伙伴,中國核工業人用自主創新的執著,讓這片全新的領域從篳路藍縷到星光璀璨,青絲變白發間,在核電“萬國牌”夾縫中打造出一張嶄新的中國名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