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 影音-丁香最新网址-丁香五月综合缴清中文-丁香五月亚洲春色-v片在线播放-v片免费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咨詢報告

氫能發展歷程

中國電力網發布時間:2020-04-13 17:32:44  作者:龐名立

  1970年John Bockris或Lawrence W. Jones提出氫經濟(Hydrogen economy)概念。由John Bockris 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技術中心演講時提出。當時發生第一次能源危機時,主要為描繪未來氫氣取代石油成為支撐全球經濟的主要能源后,整個氫能源生產、配送、貯存及使用的市場運作體系。

  氫經濟(Hydrogen economy)是將氫作為一種低碳燃料使用,特別是用于取暖、氫汽車、季節性能源儲存和遠距離能源運輸。氫經濟作為一小部分低碳經濟正在發展。為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并限制全球變暖,氫開始被用作燃燒燃料,只向大氣釋放干凈的水,而不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截至2019年,氫氣主要用作工業原料,主要用于生產氨、甲醇和煉油。

  氫氣在常規的儲層中不是自然存在的。截至2019年,全球每年在工業加工過程中消耗的7000萬噸氫幾乎全部由天然氣蒸汽轉化(甲烷轉化為氫氣和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生產。只有少量的氫是由水電解而成。到2019年,還沒有足夠的廉價清潔電力(再生能源發電和核能發電),使得氫成為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氧化碳是天然氣蒸汽轉化過程的副產品,但碳捕獲和儲存可以在天然氣熱解后進行,以捕獲這些二氧化碳排放。

  1839年英國物理學家威廉·葛洛夫制作了首個燃料電池。而燃料電池的首次應用就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960年代的太空任務當中,為探測器、人造衛星和太空艙提供電力。從此以后,燃料電池就開始被廣泛使用在工業、住屋、交通等方面,作為基本或后備供電裝置。

  16世紀

  △ 1520年–-首次記錄了由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1494~1541年。瑞士醫生、煉金術士、非宗教神學家和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通過將金屬(鐵、鋅和錫)溶解在硫酸中而觀察到的氫。

  17世紀

  △ 1625年--詹·巴普蒂斯塔·范·赫爾蒙特(Johann Baptista van Helmont,1577~1644年)對氫的首次描述。首先使用“ Gas”一詞。

  △ 1650年--德梅耶內(Turquet de Mayerne,瑞士醫生,曾經為多位英國和法國國王當過御醫)通過稀硫酸對鐵的作用獲得了一種氣體或“易燃空氣”。

  △ 1662年-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年~1691年,愛爾蘭自然哲學家)定律,闡述在定量定溫下,理想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的壓強成反比。

  △ 1670年--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通過金屬與酸反應產生氫。

  △ 1672年--羅伯特·博伊爾(Robert Boyle)的新實驗的揭示“接觸火焰與空氣之間關系”。

  △ 1679 --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丹尼斯·帕平(Denis Papin,1647~1712年),發明高壓鍋,并制作了-安全閥。

  △ 1700年--法國化學家尼古拉斯·萊默里(Nicolas Lemery,1645~1715年)表明,硫酸/鐵反應中產生的氣體在空氣中具有爆炸性。

  18世紀

  △ 1755年--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約瑟夫·布萊克(Joseph Black,1728年~1799年)確認存在不同的氣體并有不同的潛熱。

  △ 1766 年--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1731~1810年),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 發表于“關于漂移,人為架子”“的說明脫燃素空氣”通過與鋅金屬反應鹽酸并分離比空氣輕的氣體7?11倍。

  △ 1774年--發現氧氣的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對氧氣進行了分類。

  △ 1780年--菲利斯·豐塔納(Felice Fontana,1730~1805,意大利生理學家)發現水煤氣變換反應。

  (水煤氣變換反應(Water-Gas Shift Reaction,簡稱WGSR)主要應用在以煤、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的制氫工業和合成氨工業中,另外在合成氣制醇、制烴催化過程中,低溫水氣變換反應通常用于甲醇重整制氫反應中大量CO的去除。一氧化碳和氫氣都是會燃燒的氣體,工業上把這樣的混合氣叫“水煤氣”。探究水煤氣變換反應研究進展,研究其催化劑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 1783年--安東尼·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年),法國化學家先驅,近代化學奠基人之一,被人稱為近代化學之父。)為其取了氫的名字(Gk: hydro = water, genes = born of)

  △ 1783年--雅克·查爾斯(Jacques Charles,工程師)用波義耳的方法制造氫氣。他們耗費了250千克的硫酸和500千克的鐵,生成的氫氣被巧妙地填充進了一個直徑3.7m的浸膠織物氣球中。一切準備就緒后,氣球于1783年8月26日晚秘密被送至戰神廣場。乘坐氫氣球“ La Charlière”號進行了首次飛行。雅克·查爾斯(Jacques Charles)和助手羅伯特兄弟實現了第一次無人的氫氣球飛行。


世界上第一個氫氣球就被當成惡魔被這么毀掉了

  △ 1783年--安東尼·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年)和拉普拉斯拉普拉斯(Pierre Laplace,1749-1827 年 ,法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用冰量計測量了氫氣的燃燒熱。

  △ 1784年--讓·皮埃爾·布蘭查德(Jean-Pierre Blanchard)嘗試了一個可拋棄的氫氣球,但它沒有轉向。

  △ 1784年--Lavoisier Meusnier發明鐵-蒸汽工藝,通過使水蒸氣在600°C的熾熱鐵床上流過而產生氫氣。

  △ 1785年--讓·弗朗索瓦·皮拉特·德· 羅齊耶(Jean-François Pilâtre de Rozier)制造了混合式羅齊耶爾氣球。

  △ 1787年--查爾斯定律(氣體定律,闡述有關體積與溫度的關系)。

  △ 1789年--Jan Rudolph Deiman和Adriaan Paets van Troostwijk使用靜電起電器產生的電通過萊頓(Leyden)罐中進行首次水電解。

  △ 1800 年--威廉尼克爾森(William Nicholson)和安東尼卡萊爾(Anthony Carlisle)利用伏打電池分解水成氫和氧由電解。

  △ 1800年--約翰·威廉·里特(Johann Wilhelm Ritter)用一組重新排列的電極重復實驗,以分別收集兩種氣體。

  19世紀

  △ 1801年---法國科學院院士、皇家學會會員漢弗萊·戴維(Humphry Davy,1778~1829年)初提燃料電池的概念。

  △ 1806年--法國發明家弗朗索瓦·伊薩克·德·里瓦茲(FrançoisIsaac de Rivaz)建造了de Rivaz發動機,這是第一臺由氫和氧的混合物驅動的內燃機。

  △ 1809年--托馬斯·福斯特(Thomas Forster)用經緯儀觀察了裝有“可燃氣體”的小型自由飛行員氣球的漂移。

  △ 1809年--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蓋·呂薩克(Gay-Lussac,1778~1850年)提出蓋·盧薩克定律(Gay-Lussac's law),發現了定壓情況下氣體體積隨溫度而改變的規律,即蓋·呂薩克定律。

  △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1856年),提阿伏伽德羅氣體定律(Avogadro's law a gas law),即在同溫同壓的條件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 1819年--愛德華·丹尼爾·克拉克(Edward Daniel Clarke)發明了氫氣吹管。

  △ 1820年--塞西爾(W. Cecil)寫了一封信“關于利用氫氣產生機械動力”。

  △ 1823年--戈德沃斯·古尼(Goldsworthy Gurney,1793~1875年)將氫氣利用實用化引起重視。

  △ 1823年--耶拿大學化學與技術教授約約翰·沃爾夫岡·德貝萊納(Johann Wolfgang Döbereiner,1780-1849年)發明了Döbereiner街燈照明。

  △ 1823年--格爾斯沃斯古尼爵士(Goldsworthy Gurney,1793~1875年)設計了一種氫-氧吹管。

  △ 1824年--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年)發明了橡膠氣球。

  △ 1826年--托馬斯·德拉蒙德(Thomas Drummond)建造了德拉蒙德之光(Drummond Light)。德拉蒙德光,又稱為石灰光或鈣光(calcium light),是一種舞臺燈,使用于劇院和音樂廳。亦用于科學研究光譜分析。產生方法是用氫氧焰灼燒石灰棒,石灰加熱到白熾狀態時會發出強烈的光線。

  △ 1826年--塞繆爾·布朗(Samuel Brown)測試了他的內燃機,用它來推動車輛飛向射手山(Shooter's Hill)。

  △ 1834年--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表了法拉第的電解定律。

  △ 1834年--法國物理學家,工程師貝諾·保羅·埃米爾·克拉皮隆(Benoît Paul Émile Clapeyron,1799-1864年)發表理想氣體定律(Ideal Gas Law ),它是描述理想氣體在處于平衡態時,壓強、體積、物質的量、溫度間關系的狀態方程。

  △ 1836年--約翰·弗雷德里克·丹尼爾(John Frederic Daniell,1790~1845年)發明了一種原電池,該電池在發電中被消除了氫。

  △ 1839年--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尚貝(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在《哲學雜志》上發表了燃料電池的原理。

  △ 1839年--英國法官和科學家威廉·羅伯特·格羅夫(William Robert Grove,1811~1896年)開發了格羅夫電池(Grove cell),被稱為燃料電池之父,并制作了首個燃料電池。

  △ 1842年--英國律師、物理學家威廉·羅伯特·格羅夫(William Robert Grove,1811~1896年)開發了第一個燃料電池(他稱其為氣體伏打電池)。1842年他制造出第一個燃料電池,首次使用氣體從化學反應中產生電流,奠定了天然氣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基礎,但在此期間由于內燃機產業迅速發展,其研制開發工作受到嚴重制約。他制造出第一個燈絲燈(1845年);還發表了關于能量守衡的早期概念。

  △ 1849年--歐仁·波登(Eugene Bourdon)發明了布爾登量規(Bourdon gauge,彈簧管壓力計)。

  △ 1863年--埃蒂安·勒努瓦(Etienne Lenoir)乘坐1缸2沖程Hippomobile摩托車從巴黎試駕到茹安維爾勒蓬(Joinville-le-Pont)。

  △ 1866年8月--威廉·馮·霍夫曼(Wilhelm von Hofmann)發明了用于電解水的霍夫曼電壓表。

  △ 1873年--Thaddeus S.C Lowe制造水煤氣,使用了水煤氣變換反應(water gas shift reaction)。

  △ 1874年--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年,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出版科幻小說“神秘島”,稱“有一天將水用作燃料,將使用構成水和氫的氧氣”。

  △ 1884年--查爾斯·雷納德(Charles Renard,1847~1905年)和亞瑟·康斯坦丁·克雷布斯(Arthur Constantin Krebs)發射了法國飛艇 。

  △ 1885年--波蘭科學家Zygmunt FlorentyWróblewski.(1846~1888年) 公布了氫的臨界溫度為33K,臨界壓力為13.3個大氣壓和沸點23 K。

  △ 1889年--路德維希·蒙德(Ludwig Mond)和卡爾·蘭格(Carl Langer)創造了燃料電池的名稱,并試圖制造一種以空氣和蒙德氣體(Mond gas)為燃料的燃料電池。

  △ 1893年--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1853~1932年)通過實驗確定了燃料電池各個組件的相互聯系。

  △ 1896年--杰克遜DD和Ellms JW,試驗由微藻(項圈藻Anabaena)光生物水解制氫技術。

  △ 1896年--利昂·泰森德·博特(Leon Teisserenc de Bort)用高空飛行的儀器氣象氣球進行了實驗。

  △ 1897年--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保羅·薩巴蒂埃(Paul Sabatier,1854~1941年)通過發現薩巴蒂埃反應促進了氫化的應用。薩巴蒂埃二氧化碳還原系統是使二氧化碳加氫反應還原為水和甲烷,反應溫度為177~527攝氏度,反應過程為放熱反應?;瘜W反應式為:

  CO2+4H2→CH4+2H2O+4160kJ/kg(CO2)

  △ 1898年--蘇格蘭物理學家、化學家和發明家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1842~1923年),約在1880年,他開始研究液氧并在1885年時,他改進了工藝并能集齊一瓶液氧。1892年,他發現杜瓦瓶這個真空的容器,并將其用于研究低溫的現象,然后又開始研究氫氣的液化和固化。

  △ 1899年--1898年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通過金屬熱防護系統與再生冷卻技術,將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的保溫瓶內將氫液化。首次收集了固體氫。

  △ 1900年--硬式飛艇之父費迪南德·馮·齊柏林伯爵(Ferdinand von Zeppelin)發射了第一艘充滿氫氣的Zeppelin LZ1飛艇。

  20世紀

  △ 1901年--德國化學家威廉·諾曼(Wilhelm Normann)發明了氫化脂肪,并且取得專利。從1911年開始,氫化油被廣泛運用于食品領域。油脂氫化的目的有二,一是使油脂更加穩定,便于保存,二是改變天然油脂的功能特性,以滿足特殊產品的需要。

  △ 1903年--航天之父、前蘇聯航天研究學者康斯坦丁·愛德華多維奇·契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Eduardovich Tsiolkovskii)出版了《借助反應裝置探索宇宙空間》。

  △ 1907年--萊恩制氫機(Lane hydrogen producer)問世。

  △ 1909年--費迪南德·阿道夫·奧古斯特·馮·齊柏林伯爵乘坐齊柏林(Zeppelin)LZ5進行了首次長途飛行。

  △ 1909年--林德-弗蘭克-卡羅工藝(Linde-Frank-Caro process)。它是一種通過冷凝從水煤氣中脫除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制氫方法。該工藝由Adolf Frank于1909年發明,并與Carl von Linde和Heinrich Caro共同開發。

  △ 1910年--齊柏林飛艇LZ7進行首飛。

  △ 1910年--德國化學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1934年)申請了哈伯工藝(Haber process)專利。哈伯工藝是從空氣中制造出氨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

  △ 1912年--齊柏林飛艇LZ13(Zeppelin LZ13)進行了首次定期的國際齊柏林飛艇飛行。

  △ 1913年--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通過將量化條件強加于氫中電子的經典軌道上,從而解釋了氫光譜的Rydberg公式。

  △ 1919年--乘坐Beardmore HMA R34飛艇首次飛越的大西洋。

  △ 1920年--加氫裂化(Hydrocracking),褐煤加氫商業化裝置在德國萊那(Leuna)投產。

  △ 1923年--蒸汽重整(Steam reforming),BASF在萊那(Leuna)生產了第一批合成甲醇。

  △ 1923年--J. B. S.霍爾丹(J. B. S. Haldane)在Daedalus中構想;或《科學與未來》(Science and Future),稱“在有風的天氣中,多余的電能將用于將水電解分解為氧氣和氫氣的大型電站”。提出利用再生能源發電來將水電解分解為氧氣和氫氣。

  △ 1926年--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1958年)和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年)證明氫光譜的Rydberg公式遵循了新的量子力學。

  △ 1926年--伊利諾伊大學Vandeveer和Parr研究部分氧化(Partial oxidation),用氧氣代替了空氣來生產合成氣(syngas)。

  △ 1926年--英國化學家西里爾·諾曼·辛舍伍德(Cyril Norman Hinshelwood,1897~1967年)描述了連鎖反應的現象。

  △ 1926年--翁貝托·諾比勒(Umberto Nobile)乘坐Norge氫飛船在北極上進行了首次飛行。

  △ 1929年--保羅·哈特克(Paul Harteck)和卡爾·弗里德里希·博霍弗(Karl Friedrich Bonhoeffer)首次合成了純仲氫(pure parahydrogen)。

  △ 1930年--魯道夫·埃倫(Rudolf Erren)發明Erren發動機,申請 GB專利GB364180,闡述使用氫和氧的混合物作為燃料的內燃機的改進以及與之有關的事情。

  △ 1935年--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和亨廷頓(H.B.Huntington)預言金屬氫的生成。金屬氫是液態或固態氫在上百萬大氣壓的高壓下變成的導電體。導電性類似于金屬,故稱金屬氫。金屬氫是一種高密度、高儲能材料,之前的預測中表明,金屬氫是一種室溫超導體。

  △ 1937年--齊柏林(Zeppelin) LZ 129飛艇興登堡被大火摧毀。

  △ 1937年3月--海因克斯HeS 1(Heinkel HeS 1)實驗用氣態氫燃料在赫斯(Hirth)使用離心式噴氣發動機進行了測試,這是第一臺工作的噴氣發動機。

  △ 1937年--第一臺氫冷式渦輪發電機在俄亥俄州代頓(Dayton, Ohio)投入使用。

  △ 1938年--在萊茵-魯爾(Rhine-Ruhr)第一條240公里的氫氣管道(hydrogen pipeline),萊茵-魯爾地區25個化工廠和石化廠之間總共有875km長的氫氣分配系統。氫氣是由部分氧化、電解水、催化裂解甲烷或煤氣化產生的,用于制造氨、燃料氣和甲醇等產品??紤]了防止爆炸的放空技術、泄漏試驗、管道保溫、自動斷線切斷閥、氫擴散到管道材料的晶界、配電網的政府監管和管網的中央控制設施。

  △ 1938年--伊戈爾西科斯基(Igor Sikorsky)從西科斯基飛機公司提出液態氫作為燃料的提議。

  △ 1939年--魯道夫·愛倫(Rudolf Erren)獲得美國專利2,183,674制造愛倫發動機(Erren engine),一種使用氫氣作為燃料的內燃機。

  △ 1939年--漢斯·加夫隆(Hans Gaffron)發現藻類可以在產生氧氣和氫氣之間進行轉換。

  △ 1941年--氫首次在內燃機大規模應用:俄羅斯中尉鮑里斯·謝爾希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使用數百 “GAZ-AA”輛汽車,其責任采用攔截氫氣球來空中防御德機。

  △ 1943年--液態氫作為火箭燃料在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了測試。

  △ 1945年--瑞典阿恩·澤特斯特羅姆(Arne Zetterström)第一次將 Hydrox(氫氧混合氣)用于潛水,然而不幸的是,他在一次向大家展示 Hydrox 特別適合用于大深度潛水時,由于設備誤操作離開人世,人們對 Hydrox 的研究就此擱淺了好幾年。

  △ 1947年--威利斯·蘭姆(Willis Lamb)和羅伯特·里瑟福德(Robert Retherford)用射頻波譜的方法發現氫原子的2S(1/2)和2P(1/2)能級并不是吻合,而是存在著一個能級差,這極大地刺激了量子電動力學的發展。這個就是著名的蘭姆移位(Lamb shift)。蘭姆本人也因為這次精彩加精密的測量而榮獲19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49年--加氫脫硫(Hydrodesulfurization)商業化。

  △ 1951年--地下儲存氫(Underground hydrogen storage)。

  △ 1952年--“邁克”(IVY MIKE)是美國“常春藤行動(Operation Ivy)”核試驗中試爆的第一顆技術完全成熟的熱核武器,也是第一顆真正的“氫彈”。實際上是氘聚變的核爆炸物。一般被認為這是世界上氫彈試驗的首次成功,采用“輻射爆聚”方案的“特勒—烏拉姆裝置”成為成功爆炸的基礎,并固定為熱核炸彈的標準特征。

  △ 1952年--非冷藏運輸杜瓦瓶(Non-Refrigerated transport Dewar)。

  △ 1955年--托馬斯·格魯布(W. Thomas Grubb)通過使用磺化聚苯乙烯離子交換膜(sulphonated polystyrene ion-exchange membrane)作為電解質,修改了燃料電池的設計。

  △ 1957年--作為Lockheed(洛克希德)CL-400 Suntan項目的一部分,普惠公司使用液體氫作為燃料的304型噴氣發動機進行了首次測試。

  △ 1957年--發布了U-2雙軸液態氫半掛車( U-2 a double axle liquid hydrogen semi-trailer)的規范?!?958年--倫納德·尼德拉赫(Leonard Niedrach)設計了一種在膜上沉積鉑的方法,這種方法被稱為格拉布·尼德拉赫(Grubb-Niedrach)燃料電池。

  △ 1958年–艾利斯-查默斯(Allis-Chalmers)展示了第一臺15 kW燃料電池拖拉機D 12。

  △ 1959年--英國工程師弗朗西斯·托馬斯·培根(Francis Thomas Bacon,1904~1992年)建造了培根電池,這是第一臺實用的5 kW氫空氣燃料電池,首次開發有實用價值的氫-氧燃料電池,將空氣和燃料通過電化學反應直接轉化成電力,用于為焊接機提供動力。

  △ 1960年--艾利斯-查默斯(Allis-Chalmers)制造了第一臺燃料電池叉車。

  △ 1961年--RL-10液態氫燃料火箭發動機首飛。

  △ 1964年--艾利斯-查默斯(Allis-Chalmers)建造了750瓦的燃料電池,為一人水下研究船提供動力。

  △ 1965年—雙子星計劃( Project Gemini)首次使用將燃料使其電池商業化。

  △ 1965年--艾利斯-查默斯(Allis-Chalmers) 制造了第一臺燃料電池高爾夫球車。

  △ 1966年--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燃料電池汽車Electrovan。

  △ 1966年--研究泥漿氫(Slush hydrogen),形象地說,泥漿氫就是在-259.14℃時氫的“漿糊態”,它介于液態與固態之間,有一定的流動性,但又不算是液體。泥漿氫的優點很明顯:它的密度要比液態氫高16~20%,這使得同樣體積的燃料槽可以攜帶更多的燃料,它不是液體,不會晃蕩;它不是固體,可以更快地輸送到發動機里燃燒。泥漿氫簡直就是氫氧火箭的絕配。阿麗亞娜火箭芯級采用了氫氧發動機。

  △ 1966年--J-2(火箭發動機采用)液氫火箭發動機發送。

  △ 1967年--研究光電化學電池(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日本藤島昭(Akira Fujishima)與導師本多健一共同發現二氧化鈦電極表面的水分子在紫外光照射下發生分解現象(即水的光解現象),稱為“本多藤島效應(Honda-Fujishima effect)”。

  △ 1967年--氫化物(Hydride compressor)壓縮機。氫能源時代的即將到來,氫燃料電池車的逐漸推廣使用,能提供高純高壓氫且環保節能的金屬氫化物熱壓縮機成為是近年壓縮機界世界范圍研究的熱點。

  △ 1970年--鎳氫電池(Nickel hydrogen battery)。鎳氫電池是一種性能良好的蓄電池。鎳氫電池分為高壓鎳氫電池和低壓鎳氫電池。鎳氫電池正極活性物質為Ni(OH)2(稱NiO電極),負極活性物質為金屬氫化物,也稱儲氫合金(電極稱儲氫電極),電解液為6mol/L氫氧化鉀溶液。鎳氫電池作為氫能源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越來越被人們注意。

  △ 1970年--John Bockris或Lawrence W. Jones提出氫經濟(Hydrogen economy)概念。由John Bockris 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技術中心于1970年演講所創。當時發生第一次能源危機時,主要為描繪未來氫氣取代石油成為支撐全球經濟的主要能源后,整個氫能源生產、配送、貯存及使用的市場運作體系。

  △ 1973年--在美國伊斯貝格(Isbergues)鋪設30公里氫氣管線。

  △1973年-生產線性壓縮機(Linear compressor)。

  △ 1975年--約翰·博克里斯(John Bockris)申請專利 ISBN0-470-08429-4,闡述直接從太陽光轉換成可用燃料(氫)。

  △1979年--研究HM7B火箭發動機。

  △ 1981年--航天飛機主機首次飛行。

  △ 1988年--圖波列夫Tu-155(Tupolev Tu-155)首次飛行。這是Tu-154客機設計的用來運行氫氣的一種變形。

  △ 1990年--世界上第一家太陽能制氫廠Solar-Wasserstoff-Bayern投入運營。

  △1996年--Vulcain火箭發動機(Vulcain rocket engine)投入運營。

  △1997年--阿納斯塔索斯·梅利斯(Anastasios Melis)發現,缺硫將導致藻類從產生氧氣轉換為產生氫氣的方式。

  △ 1998年--212型潛艇(Type 212 submarine)是由德國設計建造,是德國優良造艦工藝以及最尖端科技的結晶,也是全世界第一種采用燃料電池的AIP潛艇。

  △1999年--氫氣收縮(Hydrogen pinch)。

  △ 2000年--彼得滕尼斯(Peter Toennies)展示了0.15 K時氫的超流態。

  21世紀

  △ 2001年--展示了第一個IV型氫氣罐,用于700 bar(10000 PSI)的壓縮氫氣。

  △ 2002年--214型潛艇(Type 214 submarine)問世。

  △ 2002年--第一個氫燃料電池供電的機車出現在VAL-爾省,魁北克省。

  △ 2004年--DeepC是一款由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機驅動無人水下航行器問世。

  △ 2005年--離子液體活塞式壓縮機(Ionic liquid piston compressor)運行。

  △ 2013年--第一臺2MW商業化天然氣發電裝置在法爾肯哈根(Falkenhagen)上線,每小時可生產360立方米氫氣存儲到天然氣網格中。

  △ 2014年--日本燃料電池結合微型熱電聯產(mCHP)ENE FARM項目通過并售出系統100,000套。

  △ 2016年--豐田(Toyota)發布了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

  △ 2017年--成立氫氣理事會(Hydrogen Council),以加快氫氣和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和商業化。

  為了讓您進一步了解目前氫能發展狀況,您可以閱讀下列網址。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為增加氫氣產量,首個解吸氣替代回爐煤氣技改成功

記者4月7日從陜西東鑫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獲悉,3月30日該公司將解吸氣送入炭化爐與回爐煤氣共同作為燃料摻燒。經過2天不斷工藝調整,解吸氣摻燒量從零升至10000立方米/時,回爐煤氣量降低8000立方米/時,節約的回爐煤氣將全部用于提氫。
綜合新聞2020-04-09

2020年中國氫燃料電池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國內疫情持續好轉,將促使全球氫能產業鏈向中國市場轉移,產業鏈集群化將是本次疫情下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征。疫情對全球化的沖擊,再次提醒我們,要提高對產業鏈的控制力,構建產業鏈安全體系。
行業分析2020-04-08

河北2020年氫能產業重點清單發布 氫能產業前景看好

據中國氫能聯盟數據統計,2012-2018年,我國氫氣產量呈逐年遞增趨勢,其中,2018年中國氫氣產量約為2100萬噸。
綜合新聞2020-04-08

氫燃料電池未來有望與石化資源比肩

隨著燃料電池產業的推進和以氫為核心的儲能的發展,氫氣作為溝通交通、 發電和儲能三大領域的關鍵能源氣體,重要性不斷上升,未來地位有望與石化資源比肩。
產業財經2020-04-08

國內疫情持續好轉,將促使全球氫能產業鏈向中國市場轉移

國內疫情持續好轉,將促使全球氫能產業鏈向中國市場轉移,產業鏈集群化將是本次疫情下產業鏈重構的重要特征。疫情對全球化的沖擊,再次提醒我們,要提高對產業鏈的控制力,構建產業鏈安全體系。
市場分析2020-04-08

河北省發改委批準了總價值87.5億元的氫能項目

據河北省發改委發布的一份聲明稱,作為中國的工業中心,河北省批準了43個用于生產、設備制造、加油站和燃料電池的氫能項目,總價值87.5億元。
綜合新聞2020-04-07

河鋼集團簽約兩座加氫站項目,全面推進氫能產業鏈的發展

近日,河鋼集團在唐山和邯鄲的加氫示范站建設項目以“云簽約”的方式,在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辦的河北省招商引資重大項目(云)簽約儀式上簽約新能源版塊,標志著兩座加氫示范站均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綜合新聞2020-04-07
8項氫能與燃料電池項目入圍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

8項氫能與燃料電池項目入圍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

國家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設立,旨在獎勵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每年評審一次,共包含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產業財經2020-04-03

研發氫燃料電池電堆,“驥翀氫能”想提高氫能源汽車落地效率

氫能被認為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清潔能源。根據世界氫能協會預計,到2050年全球20%的二氧化碳減排要靠氫能來完成。
市場脈搏2020-04-03

河北省發改委印發《河北省2020年氫能產業重點項目清單(第一批)》

日前,河北省發改委印發《河北省2020年氫能產業重點項目清單(第一批)》。此次列入清單的重點項目共43個,涵蓋了制氫、氫能裝備、加氫站、燃料電池、整車生產、應用示范、技術研究的氫能全產業鏈條,總投資約87億元,其中在張家口市布局項目21個。
綜合新聞2020-04-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道孚县| 江安县| 康定县| 乌拉特后旗| 清原| 缙云县| 洮南市| 星子县| 南宁市| 商水县| 华宁县| 临泽县| 乌拉特后旗| 仁化县| 淮阳县| 江阴市| 穆棱市| 甘孜| 兴安县| 霸州市| 内黄县| 定远县| 于田县| 汉寿县| 灌阳县| 兴化市| 旬邑县| 永吉县| 南华县| 石林| 巴彦县| 夏邑县| 洪江市| 竹溪县| 汕头市| 安丘市| 彭泽县| 法库县| 鞍山市|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