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來“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由中國電建水電十四局承建的加蓬大布巴哈水電站,以超過25億千瓦時的累計發電量送來了“賀信”。
“大布巴哈水電站,中加友誼的象征。”這句在當時加蓬項目主營地門口的標語口號,雙語對照,高大醒目,讓中加參建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一座建在原始森林里的電站,也是水電十四局在加蓬承建的首座水電站項目。
奧果韋河上的水電站
夕陽緩緩墜下,鳥兒不時從某棵高大的樹冠中飛起,悅耳的鳴叫聲中,清澈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浩浩蕩蕩的奧果韋河從西向北跨越1200公里,流過加蓬全境,奔向大西洋。
在奧果韋河水能資源最為豐富的上游,一座壩高37米,壩長150米,裝機容量16萬千瓦的水電站矗立其上。
加蓬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5%,可開采面積約為國土面積的60%,是非洲石油、錳礦砂和木材生產大國。大布巴哈水電站,這座當時加蓬最大的水電站,從一開始就有著為“資源寶庫”和“綠金之國”加蓬助力,實現新興目標的使命。
2008年11月15日下午,加蓬政府在該國東南部弗朗斯維爾市附近工地為大布巴哈水電站舉行規模盛大的奠基儀式。時任加蓬總統的邦戈及總理埃耶格·恩東率內閣主要成員出席了奠基儀式。原中國駐加蓬大使薛金維和加蓬能礦國務部長奧耶·姆巴分別在儀式上致詞。
2013年8月5日,繼首臺機組于7月12日圓滿完成72小時試運行后,加蓬大布巴哈水電站第4臺機組順利完成了72小時試運行。
“這項工程由攔河大壩、引水發電系統和輸變電工程組成。電站于2008年開工建設,2010年11月15日截流,2012年12月31日首臺機組具備發電條件,2013年全面投入運營。工程的順利建成,讓加蓬人民對‘中國水電’品牌留下了深刻印象,項目建設得到了加蓬政府的高度認可。”水電十四局加蓬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說。
大布巴哈水電站主要有兩條輸出線路:一條是輸往離電站直線距離15公里的加蓬上奧果韋區首府,該國第三大城市弗朗斯維爾。另一條輸電線路是送往莫安達的225千伏線路。莫安達是全球最大的錳礦生產區,也是加蓬最大的錳礦廠。
豐富的水能資源就此轉化為澎湃電力,源源不斷地為當地居民和礦業輸送著活力與生機。
大布巴哈的“三維坐標系”
每次看到張潤良喜滋滋地從港口回來,大家伙就都知道,有面條吃了。
在加蓬大布巴哈項目部,500余名中國參建者一待就是3年至5年,“離鄉的日子久了,每到閑暇或節日的時候,濃濃的鄉味便涌上心頭。久而久之這種思鄉之情,就會在心中會生出根須……成長出了思念,成長出了鄉情。”于是,每一批面條的到達,就讓項目上有了過節的氣氛。
“我們這邊能夠大批量采購到的是意大利面。米飯也是有的,但是不如面條烹飪起來簡單,更接近家鄉味。只是當時條件有限,從報計劃到面條到達加蓬項目,往往需要半年時間。”時任加蓬項目部辦公室主任張潤良解釋道。
2009年7月,項目部進場不到一年,相關的規章制度、機構設置、人員辦公、住宿等都需要辦公室和工會去完成……而這一切,與工程建設一起,在時間的推移中不斷完善起來。
“項目營地是有設計、成規模的,有綠化帶、辦公室、食堂、診所,還有娛樂設施,從規劃到建成乃至多年使用后,都體現了人文關懷和對員工的重視。”王立崗至今還記得到達加蓬后最大的感受。
作為項目支援顧問和法語翻譯,王立崗的到來是為了解決項目面臨的溝通問題及完成大布巴哈水電站運行維護手冊(法文版)。
加蓬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需要不斷地給監理和業主報送各種文件資料的,僅來往信函,就幾乎天天都有。但是項目部當時能夠進行正確的法語翻譯的人員較少,解讀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翻譯不到位的情況,雙方要傳達的信息出現了缺失、錯誤和誤解,相關管理細節批不掉,對接不通暢。
溝通、協調,要用去50%以上的精力,這是國際工程必然要走的路。
“工程監理是法國人。從這個端口著手,我們使用法語交流,面對面進行交談和協商,減少書面信函。”同時,保持針對問題和待辦事務的會談頻次,項目部和監理、業主方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溝通和報批機制。
與此同時,時任項目科技部和設計管理部主任的張志明正在“百米級高聳大直徑薄壁調壓塔工程技術”課題小組中忙碌著。
“我們面臨了建設大布巴哈水電站以來遇到的首個難題。”水電站所在的原始森林地勢平坦,無法采用傳統的地下式調壓井,最后課題小組經過研究設計及實地勘測,決定把水電站調壓井設計為地面明塔式(地面以上總高度約105米,設計為內徑21米的鋼筋混凝土圓筒結構)。
當時類似工程的設計與應用在國內屬于首例。
時間緊,任務重。面對著抗滲、防裂、高空狹小環境下安全施工等種種難點,課題小組通過對施工技術方案的專項研究,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施工規劃方案及工藝控制措施:
采用EFFEL結構軟件系統對調壓塔進行結構穩定和抗裂演算,確保了調壓井設計體型簡單、美觀大方、工程量省,可以創造良好經濟效益;引進德國PERI公司生產的專用模板,從技術層面上解決了高空狹小環境下的施工問題;運用了SIKA-TOP209防滲材料涂裝調壓井內壁、各澆筑層施工縫設鋼板止水等措施,解決了調壓井在高水頭下的抗滲問題。
最終,水電十四局以實施科技創新、優化工程設計、嚴控工程質量、保證安全運行為準則,加蓬大布巴哈水電站工程從主體工程開工、截流、填筑到蓄水、機組投運,歷時56個月,實現了工期提前和“0”傷亡事故的兩大目標。
2016—2017年度第一批國家優質工程獎入選工程名單中,加蓬大布巴哈160兆瓦水電站項目名列其中。
由后勤保障-X軸,溝通交流-Y軸、施工及技術攻關-Z軸構成的三維坐標系,描畫出中國參建者最生動的“加蓬印象”。
清潔電能開啟“可持續”
據權威媒體報道,大布巴哈水電站自2013年投入運營以來,助力加蓬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由540兆瓦提升至700兆瓦,為奧果韋河上游的弗朗斯維爾山城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電力。
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2022年能源進展報告》顯示,加蓬電力普及率為91.6%,居非洲大陸第五位、中部非洲國家首位。
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水電不僅為加蓬的發展注入了綠色能量,可持續的還有中加人民的友誼。
建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交一方朋友。
大布巴哈水電站的建設是政府興建水利基礎設施決策的重要成果,工程不僅滿足當地生產生活需要,也為其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在施工的高峰期,我們的當地員工有近1500人,包括了操作工、技術工等。當時一名中國工長帶著8名當地員工作為一個小組,相處到后來已經像兄弟一樣了,會去家里做客,參加當地的節日,氣氛很溫馨,也很融洽,這些回憶,成為了我們在異國他鄉一段很溫暖的回憶。”張志明說。
事實上,為解決人力資源問題,水電十四局加蓬項目部專門成立混凝土隊、洞挖隊,招聘大量當地員工,通過傳、幫、帶培養技能工種,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帶動地方經濟、提高當地就業率,并按照當地規定為他們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意外險等。
“奧萊迪的故事”正是水電站項目讓當地民眾過上好日子的生動體現:2007年,28歲的奧萊迪在工區長楊偉民的指導下學習了電焊技術,之后被推薦為小隊長,負責工地上小型機具的維修和養護。水電站投入運營后,奧萊迪又被聘為電焊工主管,負責水電站的焊接工作。十余年來,這座由中國人建設的水電站讓他有了穩定的收入和一個美滿的家庭。
“很多當地員工干了幾年,技術學到手了,還買了摩托車、小汽車,有的搬進新房,娶了媳婦,生活改善非常明顯。”5年中,項目部積極參加奧果委省的國慶節、新年等活動,并在節日期間進行慰問,為當地小學校捐款捐物,不斷融入當地社會,贏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贊譽和肯定。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就贏得了世界眾多國家的支持和響應,也為具有強大實力和領先科技的水利水電企業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一個個美好的故事,見證著工程建設的“硬聯通”、規則標準的“軟聯通”、溫暖人心的“心聯通”。
截流現場龍口合攏
水電站攔河大壩外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