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重點任務二:
加強調節能力建設,提升系統靈活性水平
這部分應該說國網、南網的思路基本相同,都提及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火電靈活性改造,但如昨天文章中說的,國網深刻認識到未來的電力系統從源隨荷動轉變成源網荷儲互動,那么用戶側各種可響應可中斷負荷的重要性及具備的靈活調節功能顯而易見。應該說這方面國網在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中考慮更全面,而且有可能掌握了一個秘笈,這也是我們極力倡導的,例如目前尖峰負荷是20多個小時,按照傳統理論,需要為這些尖峰負荷增加更多的變電容量和輸電線路,但是這種配置極其浪費,因為利用時間極少,配置儲能等也是一樣。那么不妨換個思路,如果要投資這些變電容量和線路,那么把這些投資通過電力市場,變成相關的激勵回報機制,從用戶側得到負荷的削減,減少尖峰,可能付出更少,對電網公司來說,提升了投資回報率。目前,各省市公司已經在嘗試通過合約來完成這種用電權的補償,未來,一旦變成成熟的產品,在電力市場上進行交易競價是完全可能的。
國網提出:
一是加快建設抽水蓄能電站。落實公司加快抽水蓄能開發建設6項重要舉措,推動抽水蓄能電站科學布局,向社會開放抽蓄項目,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多開多投。加快已開工的4133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十四五”新開工2000萬千瓦以上抽蓄電站,2025年公司經營區抽水蓄能裝機超過5000萬千瓦,2030年達到1億千瓦。
二是全力配合推進火電靈活性改造。推動各省明確改造規模、具體項目、進度安排,2025年力爭“三北”地區累計完成2.2億、東中部地區累計完成1億千瓦改造任務。推動各省全面啟動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盡快建立健全調峰、調頻輔助服務機制,調動火電參與靈活性改造和調峰積極性。
三是支持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大力支持電源側儲能建設,積極服務用戶側儲能發展,提供技術咨詢和并網服務。對符合國家規定的項目優先并網、充分利用。積極推動并參與制定新型儲能規劃設計、建設安裝、并網調試、運行監測等全環節標準體系。2025年,公司經營區新型儲能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2030年1億千瓦左右。
四是擴大可調節負荷資源庫。開展可調節負荷資源普查。建成27家省級智慧能源服務平臺,聚合各類資源,積極參與需求響應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和現貨市場。推動各省出臺需求響應支持政策和市場機制,通過市場機制合理分配成本和收益。配合政府編制有序用電方案,達到最大負荷20%以上且覆蓋最大電力缺口。到2025年、2030年,可調節負荷容量分別達到5900萬、7000萬千瓦。
南網方面,
一是大力發展抽水蓄能,加快推進廣東惠州、肇慶及廣西南寧等抽水蓄能前期工程,“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分別投產500萬和1500萬千瓦抽水蓄能,2030年抽水蓄能裝機達到2800萬千瓦左右;
二是研究制定新型儲能配置系列標準,編制南方區域儲能規劃,推動按照新增新能源的20%配置新型儲能,明確各地區規模及項目布局,“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分別投產2000萬千瓦新型儲能;
三是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及具備調節能力的水電擴容,具備改造條件的煤電機組最小技術出力達到20%-40%,龍灘等具備調節能力的水電站擴建機組,充分發揮常規電源的調節潛力。通過加快提升調節能力建設,合理優化電源結構,有力保障新能源消納利用率在95%以上。
如果對上面的指標做一個比較,我們可以看到:
新型儲能
南網2030年將具備4000萬千瓦,國網相對保守,提出1億千瓦,和現在南網、國網的體量規模來說(售電量,最大負荷),南網要積極很多。傳統我們認為南網:國網=1:5(從資產,營業收入來比較,差不多就是這個比例),但是新型儲能的比例是南網:國網=2:5
抽水蓄能
南網2030年裝機2800萬千瓦,國網2030年裝機1億千瓦,南網:國網比例超過了1:5,大約是7:25
火電靈活性改造
國網提出了“三北”地區和東中部地區累計完成3.2億千瓦以上,南網沒有提具體數字,但是有特色的的是,對具備調節能力的水電站,也提出了要進行調節能力建設。
可調節負荷
國網提出2030年可調節負責規模達到7000萬千瓦,和前面的新型儲能規模疊加,南網和國網的可調節能力比例又回到了差不多1:5,還是傳統的比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