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國家氫能戰略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將氫能定位為新型零碳能源載體,而非僅僅提供綠色電能。這需要政府牽頭協調推動產業發展,確保基建推進和項目開展,因此,明確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十分重要。
啟動歐洲最大的氫能項目、率先發布國家級的氫能政策、創新技術居于世界前列……荷蘭正成為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的先鋒。在近日由荷蘭創新網絡公司舉辦的氫能線上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可參考借鑒荷蘭在氫能領域發展的有關經驗和思路,從而推動我國氫能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抓住氫能早期發展機遇,有助于實現能源轉型
“能源轉型的關鍵在于選擇何種化石燃料轉化為清潔能源的方式,在此情況下,氫能開始引起廣泛關注。顯然,與其他清潔能源相比,氫能的體量和潛力更大。”荷蘭經濟事務及氣候政策部氫能特使Noe van Hulst表示。
與會專家認為,雖然氫能并非“萬能藥”,無法解決能源轉型中的所有問題,但氫能作為能源和環境危機的理想解決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現有短板,幫助實現能源轉型。
“如果不從現在開始著手發展氫能,那么荷蘭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將無法實現,同時,對很多國家而言,抓住氫能早期發展機遇將更有利于實現長遠的氣候政策目標,因此,制定宏大的綠氫發展計劃非常重要。”Hulst補充稱。
利用既有產業集群,結合氫能基建撬動產業
據介紹,荷蘭發展氫能產業的優勢包括龐大的輸氣管網、規模化的基建和完善的政策。
荷蘭駐廣州總領事館科技創新官員丁曉楓表示:“荷蘭的輸氣管網覆蓋了荷蘭95%的家庭和幾乎所有大型工業企業,同時,荷蘭擁的有完備的物流基建以及大規模的化工和鋼鐵產業,可作為灰氫即工業副產氫的主要來源;此外,荷蘭的政策也為氫能發展創造了優越條件,荷蘭政府針對當前氫能技術所面臨的挑戰,鼓勵開展各類試點和示范項目,并對實踐方案進行檢驗。”
Hulst表示:“荷蘭關于綠氫發展的理念,著眼于未來十年如何最快實現綠氫生產的規模化,因此,荷蘭從港口工業的大量副產氫著手,連接運輸和輸氣管網等基建,形成規模化輸氫網絡。”
與會專家對此均表示:“對中國而言,也可借鑒荷蘭因地制宜制氫及利用輸氣管網的舉措,從產業集群入手,逐步擴大氫能制備規模,在工業企業集群地建設制氫基礎設施,隨后通過現有的輸氣管網,將各大產業集群地相連,進一步促進氫的規模化制備和儲運。”
除了利用原有的產業集群和設施因地制宜發展氫能,與會專家還強調應重視如加氫站等氫能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形成規模化的氫能產業特有集群。
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毛宗強在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在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全球經濟放緩的當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刺激經濟復蘇,對于氫能產業而言,更是其得以高速發展的動力源泉。
政府在產業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0多個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支持氫能的政策,氫能產業發展初現規模。與此同時,氫能的能源屬性進一步明晰,補貼細則有望年內出臺。但是,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不少問題。與會專家表示,以氫燃料電池車輛和加氫站現狀來看,依然屬于政策驅動型產業,無法脫離政策的支持。
廣州市喜燃能源總經理劉飛認為,當前,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面臨三方面問題。“首先,雖然從法律層面上,氫能的能源屬性已經明晰,但氫能仍未完全擺脫危化品屬性的窠臼。其次,加氫站需滿足商業用地條件才可以對外運營,否則只能用于內部加氫難以實現商業化運作,這需要政策進一步放寬。再次,氫燃料電池車及加氫站仍面臨成本高企及相關的技術瓶頸。”
Hulst對此表示:“在荷蘭,國家氫能戰略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將氫能定位為新型零碳能源載體,而非僅僅提供綠色電能。這需要政府牽頭協調推動產業發展,確保基建建設和項目開展,因此,明確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角色十分重要。政府制定針對氫能產業的專門策略,能更清晰地明確氫能作用,引領產業提質增效,良性發展。”
與會專家表示,中國應借鑒荷蘭的產業發展經驗,將政策覆蓋到氫能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并通過國際招標尋找新的發展理念,將海上風電建設與電解水制氫相結合,有效整合風電供需,探索理想的解決方案和政策措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