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高溫天氣呈現出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大的特點,部分區域電網的用電需求最高負荷高。與此同時,四川盆地到長江中下游地區干旱頻發,以水電為主的四川降水量明顯減少,造成了局部地區面臨電力缺口加大的問題。這引發了政府對能源穩定供應的高度重視。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打出加強電力保供的“組合拳”,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發力,同時協調跨區跨省余缺互濟,這些行動均突出強調了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結合“雙碳”目標來看,當下中國主要面臨能源低碳轉型與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兩大挑戰。需要盡快認清不同階段的主要問題,并對癥下藥、逐一解決。
從短中期來看,中國能源安全的主要挑戰是極端天氣引發的局部能源供應不足以及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
一方面,今后出現極端天氣的概率很可能還會增加,氣候風險對于能源供應是一個重大挑戰。為了應對極端情況下的能源短缺,電網智能化建設、促進省際電網互聯以及推進多元化電力結構可能是有效的措施。首先,通過有序用電的方式能夠有效快速地解決高溫天氣導致的電力負荷突升的問題,如果可以利用智能電網調節居民和工商業用電比例,則可以減少僅通過行政調整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極端氣溫下,居民用電負荷波動性大,但持續性不強,對工業企業實行有序用電,可以暫時緩解電力供需緊張,保障居民用電。所以,對于電網基礎設施的前瞻性規劃和投資變得更加重要。需要考慮到極端的氣象條件可能產生的影響,讓電網變得更具“彈性”且具備智能化特征。其次,電網設計應該從系統、互聯的角度出發,盡量避免獨立電網的出現,通過區域系統互聯電網,各區域之間調配、傳輸電力,既可以減少局部停電或供應不足帶來的損失,還可以在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保障消納問題。最后,豐富電源種類、更靈活地發揮煤電壓艙石的作用,這些對于穩定極端情況下電力供應而言都是重要的保障。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的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俄烏沖突等背景容易對我國能源供應造成一定挑戰。雖然中國石油供應長期以來十分穩定,但是地緣政治沖突、貿易風險對石油供應的影響仍不可小覷。眾所周知,俄烏沖突發生之后,歐洲能源供應面臨巨大的難題,歐洲面臨嚴重的能源短缺,而且其短期難以找到充足的油氣能源供應來替代。目前,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體到中國來說,目前我們的油氣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不到30%,油氣供應短缺的影響相對可控,但是石油安全供應問題仍然不可忽視。“雙碳”目標主導的低碳轉型給中國降低石油依存度提供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在轉型過程中,電動汽車對于減少二氧化排放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能夠通過加快電動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替代來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因此,短期內中國的能源安全主要還是通過大規模發展電動汽車進行石油替代,利用電源側的清潔化和用電側的電氣化合力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的能源安全需要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供應,尤其是風電、光伏發電占比較高以后電網的安全運行問題。為了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風電、光伏最終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大約需要達到65%-70%之間。如何將出力不穩定的風電、光伏轉變為穩定出力的電源,這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課題。
從中長期視角來看,屆時中國的能源結構已經轉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低碳能源結構,此時能源安全應該更加關注風電光伏不穩定帶來的電力系統的穩定保障問題。具體來說,中國目前仍然以火電為主,風電、光伏發電占比低于10%。所以,在風電、光伏出力出現較大波動時,可以通過穩定的火力發電等方式進行互補。在這種情況下,風光配儲的規模較小,而且發揮作用不大,因此對電力系統的智能化程度和儲能的發展要求不高。但是,在中長期規劃中,“雙碳”目標要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發電占比達到65%以上,甚至將近70%,煤電發電在電力系統中占比將大幅度下降,只能在配備CCUS的情況下作為“壓艙石”進行應急。此時打造一個穩定的低碳電力結構,需要配備大規模儲能以及智能化的電網管理系統。
應對未來風電光伏大比例接入后的電力安全供應問題,需要考慮未來電力系統的穩定。具體來說,在以風電光伏為主體的新能源電力系統中,發電端整體成本可能會隨著裝機規模擴大和技術創新而逐漸下降,而輸配電側為了保持電力穩定供應可能面臨越來越高的成本,未來電力系統的總體成本可能更多集中在穩定電力供應方面,而這些成本將隨著新能源電力系統和儲能系統的快速增長而不斷擴大。目前電力系統內部難以消化轉型成本,需要外部的參與,讓用戶和消費者逐漸參與到穩定供應的成本分擔中來。
在“雙碳”目標轉型進程中,如何全面保障能源安全將會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從時間維度來看,兼顧能源安全的低碳轉型需要將能源安全分成短中期和中長期兩個時間段。短中期內,針對極端天氣引發的局部能源供應不足以及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應從電網建設、電源多元化以及發展電動汽車等方面進行應對。而應對中長期面對的風電光伏大比例接入后的電力安全供應問題,需要將能源轉型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從生產側和消費側同時發力。在生產側加大儲能配比,為風電光伏提供穩定的保障;在消費側,需要逐步改革電價機制,讓消費者更多參與電力穩定供應。總之,需要“先立后破”,謹慎地在保障能源穩定供應和實現“碳中和”目標之間尋找平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