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進行行業配置?《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券商2023年A股投資策略報告時注意到,多家券商不約而同將新能源視為統籌能源領域“安全”和“發展”兩大主題的關鍵。
在平安證券、國泰君安、開源證券、華西證券等券商公布的2023年A股投資策略報告中,“新能源”均為高頻詞,券商普遍表示2023年新能源領域將孕育投資機會,特別看好風電、儲能、新能源汽車三大細分賽道。
“我國當前正向‘雙碳’目標挺進,政策支持下新能源發展勢頭良好,特別是隨著新能源產品性價比提升,未來行業增長動力將進一步加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風電:三大主線迎來投資機遇
根據相關券商研報,2023年風電行業三大主線投資或迎來機遇。
首先,2023年將是風電交付大年,海上風電成長性更為突出,有望成為2023年風電板塊投資主線。平安證券表示,國內方面,預計“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約64GW,2022年至2025年復合增速超過40%。按照全球風能協會的預測,2022年至2025年海外市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復合增速達到44%,有望帶來值得期待的投資機會。
其次,風電交付大背景下,零部件行業景氣度有望提升。開源證券認為,2023年是風電交付量與裝機量增長確定性較強的一年,各大主機廠紛紛鎖定上游零部件產能以確保按時交貨,預計2023年將是風電零部件廠家景氣度相對較高的一年。
再次,風電領域新技術,如漂浮式海上風電相關環節將產生投資機會。中銀證券表示,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已經進入示范階段,示范項目與海南萬寧商業化項目的逐步落地有望為系泊鏈打開廣闊市場空間,頭部企業有望受益。
儲能:政策支持+海外市場空間打開
能源轉型是我國乃至全球發展趨勢。《“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達到30%左右。
廣州萬隆證券咨詢顧問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吳啟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不穩定性,這催生了對儲能的需求。隨著風光等新能源裝機量放量,電力系統對儲能需求將快速增長。”
各大機構也紛紛看好儲能板塊,兩大核心驅動力將催生儲能行業2023年投資新機會。
首先,海外戶用儲能在地緣政治因素催化下,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東方證券認為,便攜式儲能產品從戶外娛樂逐漸拓展至相對剛性的家庭儲能,未來需求量和單位價值量均有提升空間。國泰君安表示,海外儲能在電力可靠性需求下有望保持高增速;受益于新能源+儲能的良好商業模式,“光伏+儲能”、戶用光儲一體化或將成為趨勢。
其次,隨著國內配儲政策不斷出臺,大型儲能裝機有望加快發展。2022年以來,我國內蒙古、陜西、河南、山東、甘肅和海南等地均出臺了強制配儲政策。去年12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實施細則(2022年版)政策解讀,項目申報條件為儲能配置比例原則上不低于新能源規模的15%(4小時);去年12月13日,山東省2022年市場化并網項目名單公示,配建儲能規模比例接近40%。
華創證券認為,國內大型儲能處于行業發展初期,規模效應尚未形成且成本投入前置,盈利能力尚不明顯。后續在政策、技術、規模等多因素共振下,行業毛利率或將好轉,盈利能力有望持續增強。
新能源汽車:迎三重發展契機
新能源汽車是市場關注度極高的賽道之一,分析人士普遍表示,在三重機遇下,新能源汽車有望迎來牛市行情。
首先,政策因素與市場因素疊加共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去年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欣欣向榮,銷量實現高增長。湘財證券表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690萬輛,同比增長96%,中國市場表現強勁超出預期。預計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1410萬輛,對應中國市場銷量約為880萬輛。
其次,技術革新的同時鋰礦等原材料價格趨于穩定,新能源汽車成本有望不斷下探。吳啟宏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階段,全面的技術迭代將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的重要方向。”
華西證券表示,新技術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例如鈉電、復合集流體、硅基負極、碳納米管導電劑等,將帶來新能源汽車性能、成本、應用領域等方面的優化。制造工藝、電池結構、化學材料等多個方面的技術升級,為電池端等多個環節帶來機遇,具備技術領先優勢的企業將加固自身護城河。
最后,新能源汽車板塊估值大幅回落至歷史較低水平。湘財證券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板塊估值已大幅下降至30倍左右,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新能源汽車市場欣欣向榮,銷量高增長有望延續,新能源汽車仍是備受矚目的人氣賽道。(記者 姚 堯)
評論